•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法文化之春走进第十年 中欧人文交流日益活跃

2015年05月04日 14:54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在2015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上讲话。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在2015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上讲话。

  中国与欧盟建交40年来,双方的人文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彼此灿烂文明和历史积淀的认同感,使中欧在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具有了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中法文化交流则成为其中的一个生动注脚。

  4月,一场云集了中法两国十余位艺术家的视觉艺术展《亮!》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这场展览拉开了第十届“中法文化之春”的大幕,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将在北京、上海等中国20多座城市举办建筑与设计、新媒体等百余项文化活动。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先生说,从2006年至今,“中法文化之春”已经走进了第十个年头,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外国文化节,累计吸引了八百万名观众,“十年是一个里程碑。请相信在大家的关注和热情支持下,‘中法文化之春’活动会一直办下去,我们会不断向前并不断创新。”

  顾山先生是希拉克第二总统任期(2002年至2007年)的外交顾问,他见证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中法文化年”(2003年至2005年)。“中法文化之春”正是中法文化年的延续。顾山说,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使中法文化之花的种子在两国人民心中生根开花,“活动的法文名‘croisement’意思是交流。只有交流,人们才能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进而开展合作。活动的中文名‘中法文化之春’也很贴切,现在就是春天,我们在春天的花园播撒文化之花的种子。”

  事实上,文化领域一直是中法乃至中欧合作交流的重点领域。欧盟积极引导各成员国开展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各成员国也纷纷筹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一例便是“中法文化之春”。“中法文化之春”的主办者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周子牧先生从2010年就开始担当这一活动的“总指挥”,在他看来,十年来“中法文化之春”的成功举办同样得益于中方的响应和支持,“因为每一场活动都是由他们组织实施的,我们只是向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陪伴他们把活动办好。我们尽力让合作与交流贯穿到所有的领域、所有的活动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央芭蕾舞团与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三十年来的合作。每年法国的编舞和舞蹈演员都会来北京和冯英女士领导的团队合排新剧,并在‘中法文化之春’中呈现。”

  周子牧先生提到的冯英女士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中欧芭蕾舞文化交流活动的。冯英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活动她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她也很愿意成为一个中欧芭蕾舞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中欧间的文化交往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背后的深度对话。中欧艺术家们借助这一平台,将更多的中国文化符号介绍到欧洲;欧洲的艺术元素也逐渐进入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双方人民共同感受着异域国度的艺术氛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随着中欧文化活动的逐渐丰富,“中法文化之春”更加注重以创新和新意为特色。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关注,是今年“中法文化之春”的一大特色,儿童剧《呱呱》就是本届重点推荐项目之一。魔术师Yif作为本剧的推荐人介绍说,“我在巴黎郊区长大,在那里很难得看到亚裔面孔。在念小学的时候,我是学校里唯一的亚洲人。在今年的所有演出中,我向大家特别推荐《呱呱》。这部儿童剧的灵感源自于童话故事《丑小鸭》。我觉得小时候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可能每个人年少的时候心里都住着一只丑小鸭。通过众多的经历和相遇,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反思自己,我们成长起来,发生蜕变。”

  正是这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剧目、一场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一台台优美的芭蕾舞演出,还有众多别具风格的艺术展览,使中法人民在对中法文化与艺术的欣赏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一位中国观众在参观了“中法文化之春”的一个画展后说道,“它是一个引子,为你发现法国文化和故事开启一扇门,可能会给你更多遐想。”

  其实,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法文化之春”已不再局限于中法两国艺术家的交流,在今年的活动中,观众还可以看到意大利艺术家的装置艺术作品。而“中法文化之春”的十年历程也折射出了当前中欧人文交流的欣欣向荣,崭新的文化活动正在中欧间不断迸发。(邓颖平)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