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马中友好美术交流展在大马举办 以画为媒促交流

2015年05月06日 15:5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5月6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2013年,马中友好美术交流展成功举办,让两地超过20位画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潮与探究心得,并透过文化艺术,加强感情与情感的交流。两年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SGM)再度与筹委会携手联办交流展,汇集了马中30位艺术家,呈献马中两国老中青杰出当代艺术家的最新绘画创作成果。

  艺术超越民族和国境、宗教和习俗的不同,能连结人心,亦是推进人类与社会和谐的国际媒介。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曾说:“重视文化的社会,就是重视‘人的幸福’的社会。”因此,马中友好美术交流展不但促进马中美术界的交流与互动,也为大马社会注入一鼓文化力。

  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符永刚博士表示,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入到东南亚各国,他相信文化艺术方面是如此。

  “中国画家都要有文化的修养,最好能诗书画印。不过,我们的画是西洋画,除了要掌握技术,人文方面也要掌握,不一定要题诗,画本身反映了画家的内涵,必需要有文化的底蕴,画才能表现当地或画家的风采,让人看到画内的意境。”

  中国画家已少在画上题诗

  山东水彩画会副秘书长单虹强调,虽然现在的中国画家很少题诗,但以前和现在的解读方式不一样了。比如西方人看中国画,他们看不懂画法,却看得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从中国画看到哲学的内涵。

  “现在这时候,言语不重要。比如大马艺术家讲马来语,我们不懂,但我们看他们的画,可能就懂得内心所要表达的是甚么,这就足够了,不见得必需要靠语言或文字。”

  “无论如何,当中国艺术家出来看到马来西亚的蓝天白云,古诗的意境也被挑引出来了,这就是交流的意思。交流除了画面本身,通过自然人文环境拉近内心对过往的哲学和回忆,这很重要。”

  他指出,这个画展用色彩学原理表现绘画,是当代艺术交流展。展出的作品有水墨画、油画、水彩画,题材方面有写实、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是要弘扬绘画技术,而是弘扬不同区域艺术家的情感。

  “中国艺术家到来这里可能学到热带地区的创作方式,等他们(大马艺术家)到我们比较寒冷的草原海边,他们也会学到另一种创作。虽然这是工作上的交流,我们也有感情和情感上的交流。”

  共有11位来自山东与内蒙陕西的艺术家参与今届的交流展。他们的节目非常紧凑,4月18日开幕后即到吉胆岛写生,然后再往马六甲写生,体会这里的文化和风情。

  符永刚说,马六甲有混合了本地的中国文化在内,鸡场街的古庙和清真寺在一起的景象含有很特别的意义,中国艺术家将这景色带回中国又是另一番风景。

  交流展后,马来西亚艺术家受邀于8月回访中国青岛,写生及感受当地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这就是真正艺术家的文化交流。

  传承张耐冬遗志

  马中友好美术交流展是由马来西亚已故著名艺术家张耐冬发起,他不幸于2013年第一次展出后不久就去世。今年是第二次展出,由符永刚与单虹一起策划,以继续张耐冬的永刚指出,青岛和内蒙的水彩蓬勃发展,是中国水彩画之乡,马来西亚也很荣幸获得中国最好的水彩画家配合来马展出。

  单虹说,他是因为张耐冬推广马中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情,两人才能够在中国相识。“我在山东负责学会的工作,又在国外经商跑一些文化交流,可是我认为这些长辈们有这份激情,我要跟他们学习,后来就有了一场共同促成的交流会。我们不能辜负张耐冬的期望。”

  青岛内蒙是中国水彩画之乡

  “我对活动充满信心,第一届无论在创价学会或在青岛,它在这个圈子里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和口碑。所以这次我们突破省份,容纳了山东陕西和内蒙。”

  符永刚指出,青岛和内蒙的水彩蓬勃发展,是中国水彩画之乡,马来西亚也很荣幸获得中国最好的水彩画家配合来马展出。(李翠媚)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