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音乐家吴彤:从摇滚乐高手到一路“笙”歌

2015年05月08日 15: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吴彤一脸严肃地站在宏音斋乐器陈列室的月台上,怀里轻轻但谦恭地抱着21音的古典笙——优雅的笙优雅地贴在他的右胸口——仿佛他和笙之间有一种缱绻而温和的恋情。这个真实的姿势的确是一个恰切的象征,音乐人吴彤确实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在国际国内发掘和弘扬笙乐文化。这位出身艺术世家,曾参与组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轮回乐队,曾在2010年同马友友等人一同获得第52届格莱美最佳跨界古典专辑奖的国际著名音乐家,如今和整个家族一起把光大笙乐艺术视为自己的艺术使命和文化担当。吴彤微信账号的个性化签名是:一路笙歌。

  笙是地道的中华古乐器,《礼记》曰:“女娲制笙簧。”这种玲珑优雅的乐器在远古时代已经成为先人们的珍爱之物。汉代班固从文化的角度给这种乐器提供了注解:“笙者,太簇之气象,万物之使生,故曰笙。有七正之节焉,有六合之和焉,天下乐之,故谓之笙。”笙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民族文化心理,让吴彤深受触动。而这样一件数千年历史的乐器,吴彤能找到的曲谱最早也就100多年的历史,还是从日本找到的,这不能不让他忧虑。他在思考,作为一种珍贵的和声乐器,委婉和谐的悠悠笙歌一直鸣响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上,颂扬过远古洪荒的英雄始祖,见证过大唐盛世的灿烂辉煌。但是随着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的衰微,笙的影响日渐式微。如今,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文化需求日渐旺盛的时代,一个从国家到民间都呼唤文化回归和重建的时代,能否让笙重回中国人的艺术生活中呢?

  吴家和音乐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清末贝勒爷吴启瑞。吴启瑞跟着宫廷乐师学会了古笙制作技艺。1920年,吴启瑞的儿子吴文明子承父业,在北京房山良乡北大街创办了乐器制作小作坊“宏音坊”,后发展成为“宏音斋”乐器铺,这个乐器铺守着宫廷真传的独门绝技,再加上吴家人血液里面那种对雅致和品位的追求,吴氏管乐因此声名鹊起。新中国成立后吴文明凭借一技之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国家乐团的演奏员兼乐器制作维修师。1956年,吴文明的儿子吴仲孚响应当时的国家号召,联合三家同行,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乐器生产合作社,主持民族管乐的研制生产,无私地将祖传手艺奉献给集体。上世纪80年代吴仲孚退休后,利用越来越便利的市场经营,重新开始撑起“宏音斋”的金字招牌,并对中国管乐器做出了全面的贡献,中国的音乐大师们尊称吴仲孚为“制作大师”和“现代管乐之父”。吴彤就是吴仲孚最小的儿子。就是这位在青春时代曾以叛逆形象出现的摇滚乐高手,越来越意识到和家族的独门绝技,和这些乐器所代表的民族文化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生命相关。(杨晓华)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