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光辉岁月—海南文学艺术大事记(1950—2013)》出版

2015年05月20日 11:1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海口5月19日电 (记者 关向东 张茜翼)经过历时三年的编撰工作,《光辉岁月·海南文学艺术大事记(1950—2013)》日前出版。19日下午,十多位海南文艺界专家对该书进行研讨。

  大事记作为一种公务文书,忠实地记载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重要工作活动和重大事件,并具有史料价值。而《光辉岁月·海南文学艺术大事记(1950—2013)》,采用依时纪事的体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海南岛解放63年来文学艺术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

  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张萍是该书的主编。张萍介绍说,这本大事记把新中国成立、海南岛解放、有行政建制以来这段文艺史加以梳理,记载了在国际上、国内以及海南民间有影响的文学艺术活动。

  时光回到1955年,由上官云珠、孙道临主演,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海南岛革命斗争的电影《南岛风云》剧组成立开始拍摄准备工作。《南岛风云》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海南革命为题材的电影,也是中国早期经典电影之一。

  这本大事记中不仅有讲述海南岛的文化历史事件,如1958年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缘起和拍摄过程,书中还有两岸“情缘”。1955年,文昌籍台湾诗人罗门(原名韩仁存),与早期台湾诗坛首席女诗人蓉子(原名王蓉芷)结婚。两位诗人的结合和他们在台北的居所“灯屋”,成为海峡两岸文坛佳话。

  早期海南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也得以体现。1958年2月,东德国家电视台万里迢迢来到海南岛,重温黎族舞蹈《三月三》,还拍摄了陈翘将五指山地区的民间舞蹈敲碗舞提炼改编的纯情绪舞蹈《碗舞》回国播放。

  随着时间的推进,海南的文学艺术渐渐受到了文化名家的关注。

  1962年1月,70岁的郭沫若到海南崖县度假,时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地委副书记兼崖县县委书记的董早冬,请求郭老帮忙点校光绪《崖州志》。《崖州志》原版本30余万字,郭沫若点校时,称之在“地方志书中尚属佳制”。

  1962年1月,杰出的宗教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和诗人赵朴初来海南参观访问,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作一首诗,以表达他对这块土地的赞颂,对先贤的追怀,对现实的讴歌和对未来的向往。

  1962年5月,著名剧作家田汉到海南视察,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修改琼剧《红叶题诗》,对海南戏剧进行了一个月的环岛考察之后,他情绪饱满地返回海口,住进了海南区党委第一招待所。他不顾旅途劳累,忍受酷暑煎熬和蚊虫困扰,脱掉衬衫长裤,仅着背心短裤上阵,对《红叶题诗》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润色。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著名艺术家们到海南来创作、考察,也影响着海南本土文化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据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家儒介绍,上世纪60年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罗工柳到海南写生,在国外留学多年的他们,擅长用西画技法画中国的景。他们对风景执着寻找,当他们发现海南岛色彩鲜明、光色表现最完美之时,便欣喜地作下多幅关于海南的画作。“这对海南的画家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也循着这条路,从自然中提炼艺术的语言,在自然中找到色彩。”

  “这本书看得我心潮澎湃,感慨良多,勾起了不少的回忆。”在著名琼剧艺术家陈育明看来,这本书就是一部历史,书中记载的一些事例还是他亲力亲闻的,至今仍历历在目,“1957年,琼剧第一次晋京演出,5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年我才20岁,还是小辈。”

  张萍说,这本大事记不仅凝聚了海南文化艺术界人士的美好情结,也凝聚了一代人美好的情结,这是文化留给我们的情感。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对该书的评价是“具有丰厚历史感的、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品味的、具有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好书”。

  仲呈祥说,这本书打通了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文学创作、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并从中客观地呈现出指导文学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这是极有价值的。书中体现的海南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地位和价值、自信海南独特的文化传统,都有着永生的魅力。(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