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古老文明魅力四射 民众在德国感受“中国味儿”

2015年05月23日 11:1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现场,北京便宜坊的厨师正在加工烧麦。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现场,北京便宜坊的厨师正在加工烧麦。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倚着汉白玉雕花栏杆环顾四周,飞檐黛瓦,水榭亭台,声声丝竹入耳、阵阵茶香扑鼻。5月21日至23日,作为“感知中国”活动之一,柏林马灿世界公园中国园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

  古老文明魅力四射

  中国园又名得月园,面积约2.7万平方米,是柏林马灿世界公园中占地最大的国家主题公园,也是欧洲最大的中国园林。马灿世界公园高级经理贝亚特·罗伊贝尔认为,现在正在举行第十届柏林亚太周,在这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意义非凡。她在5月21日的开幕式上说:“1994年,当时的柏林市长去北京考察,回来时带给马灿世界公园一个礼物,那就是中国园。自2000年中国园正式开放以来,它成为世界公园最受欢迎的主题公园。这里的一石一木都运自北京。”

  展示文明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也是一种呼吁世界和平的方式。柏林夏洛滕堡—威尔默斯多夫行政区区长莱因哈德·瑙曼致辞时强调:“去年是柏林和北京建立友好城市关系20周年,我随柏林代表团去了北京。今天,我能在这里亲眼看到中国的文化遗产,感受到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在同样孕育过灿烂文明的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古老文明正因恐怖主义的威胁而面临消亡。因此,今天的活动既是一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是为呼吁世界和平做出的一份贡献。”

  罗伊贝尔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活动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让游客沉浸于中国文化环境之中。同时这些展览丰富了中国园,形形色色的文化展示、美食、跳蚤市场等,都是平时游客观赏中国园时无法享受到的。”

  传统绝活技惊四座

  北京展台的主题是地坛文化庙会,10名非遗大师现场制作京味十足的传统手工艺品,如被称为“燕京八绝”、讲究“平金打籽”的京绣,曾用于皇家饰品制作的花丝镶嵌工艺等。游客还可以喝到吴裕泰中国茶,品尝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等老北京小吃。

  “准备这样一块约一厘米厚的漆料,需要差不多一年时间。”漆雕展台前,工艺师赵林向围过来的德国游客介绍。中国传统工艺几近“苛刻”的精细程度,令德国游客惊叹。

  内画鼻烟壶展台前,内画师高东升正在展示“内画技术”,将勾描笔伸入小小的玻璃鼻烟壶瓶内作画。已有32年从业经验的高东升介绍说,鼻烟壶本是舶来品,从西方传入。清代,鼻烟壶发展出了中国特色——内画鼻烟壶。内画是一门中国独有的技艺,已有200多年历史,在世界鼻烟壶协会间享有盛名。游客赫尔默·施密特在买下一对现场创作的鼻烟壶后对本报记者说:“我去过中国,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和民间艺术,但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这种绝活儿。我妻子也很喜欢中国,这对鼻烟壶我们一人一个,好好珍藏。”

  瑙曼在参观展台时,一一询问工艺师们同一个问题:“你们作为传统工艺的继承者,今后还有没有传人?”每当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他就露出满意的表情。他认为,古老文明孕育出的精湛工艺能够代代传承,是非常重要且美妙的一件事。

  文化传播润物无声

  成都展台前,除了蜀锦、蜀绣和银花丝等一类传统成都工艺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展品”——44只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大熊猫雕像。这是成都女孩陈?m?m的创意,她在自己设计完成的熊猫形状玻璃钢坯胎上自定主题,绘制了图画。据了解,目前已有3000多人投稿、参与,完成近千个熊猫雕像,此次参展的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几名德国游客围住陈?m?m,追问一只名为“锦官风韵”的熊猫雕像的制作工艺。“这是用中国传统漆器贴片技艺,在熊猫身上绘出立体的芙蓉花。”陈?m?m表示,这只熊猫雕像,代表着古老漆艺和现代工艺的结合,是一次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尝试。当代中国和古老中国一样,对国外观众具有吸引力。她希望通过这一创意,让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在“中国制造”外,增添“中国创造”的内涵。

  提起成都,少不了美食。为照顾德国人较少吃辣的饮食习惯,除了像麻辣风干牛肉这种传统“川辣子”口味的成都美食,活动方还准备了汤圆、凉面、豆花、红糖糍粑等食物。刚吃完一口风干牛肉,辣得面红耳赤的施密特·克劳斯就兴奋地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吃不得辣,但是成都美食辣得过瘾!”他说,在德国虽有许多中国餐馆,但很少能够品尝到中国各地美食正宗的味道。“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美食之间的相通性。”克劳斯将记者带到一锅“水果捞”面前,“我发现这道甜汤像极了我母亲常做的一道饭后甜点——那是属于我们家庭的‘秘密食谱’。这很有意思,这道食物跨越了地域和文化,将我和成都联系了起来。”(冯雪珺 郑红)

【编辑:冉文娟】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