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汕头草席面临失传 曾是“番客”必备物品

2015年06月01日 16:0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看上去这么一点长度,已有百来根芏草。
看上去这么一点长度,已有百来根芏草。

  对于潮汕人而言,草席不仅是一种寝具,更是联结着一份关于故乡的记忆。那时候“番客”(前往东南亚发展的华侨)所必带的三件物品之一便有草席,而这些草席多来自于广东汕头外砂镇。2014年,外砂草席被列入汕头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陈楚鑫便是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这样一张草席能用30年,可是30年后就未必能找到这样的草席了。”陈楚鑫笑着说。

  陈楚鑫今年已经62岁了,时至今日,他们夫妇仍在用席规、席批、木工老尺、布绠车等传统工具织草席,现在,制作一张单耕草席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如果是双耕的草席更需足足一天时间。

  记者来到汕头外砂凤美村陈楚鑫那稍显简陋的加工场时发现,陈楚鑫夫妇正在织一张1.5米宽的草席。只见在陈楚鑫举起席规的同时,他的妻子陈姨用一条细薄竹篾——号称“席批”,贯穿“麻丛”,送过去一根草,旋即抽回准备送下一根。在陈姨抽回席批的同时,陈楚鑫便将席规扣压下,让刚穿过“麻丛”的那根草服服帖帖地规编入“队伍”之中。这个上下来回的过程只不过用了三四秒钟,只留下的空隙只有几毫米,但席批的来回让整个过程宛如蝴蝶穿花,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不乏一种美感。

  “这道工序叫做‘规席’。”陈楚鑫介绍道。织席人以麻线为经,以草为纬,以一张1.5米宽的草席为例,需要136条“经”和4000多条“纬”。一张草席织下来便有近十斤重。

  据陈楚鑫介绍,在备好草与麻线之后,织席要经过穿经、规席、晒干、印花、蒸汽、推实、修剪等十道工序,环环相扣,道道讲究。“最难的便是推实了,把晒过的草席挂在木规之上,用双手手掌外侧不断地推压草席,使草更加紧密。每次推完一张草席之后都是一身大汗。”陈楚鑫坦言。

  “两年前外砂还有五六家,现在只剩我们一家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不愿意做了,我们老两口趁现在还能做就做,做到80岁再看看吧。”陈楚鑫如是说。这一工艺如果如果无人继承的话,将面临失传的可能。(陈正新)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