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京剧需要静下心欣赏
中国侨网6月10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京剧是一种信仰。”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接受欧洲时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他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到丹麦演出时,一位侨胞对他说,由于丹麦没有“票房”(京剧票友中心),每个月这位华侨都要到英国的“票房”吼上几嗓子,否则感觉生活就不完整,就像信徒没有去做祷告一样。
“现在人们提倡慢生活,我觉得传统艺术其实更利于职场人减压。同样,海外华人的压力也很大。喝着茶、品着戏,静静地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韵味和魅力,这样才能达到深层次的减压,而热闹的‘快餐文化’不一定能真正减压、真正提高生活质量。”杨赤的左手是意大利ESPRESSO咖啡,右手是自己特制的润嗓中国茶。多次来欧洲商演、讲课,他已经对咖啡情有独钟。
但是谈到京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联姻”,他有自己的看法。有人将京剧和欧洲的歌剧、话剧进行了融合尝试。杨赤认为,虽然这样演出效果不错,但是也只是一种演出形式,而不能成为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个人不排斥这种‘联姻’演出,也愿意参与其中,通过新颖的演出形式吸引观众来看,希望让大家从接触到接受,再到逐步喜欢上京剧。但是,京剧的发展根本上还是靠自身魅力。”
对于目前京剧的发展现状,杨赤的观点非常客观。他认为,京剧在这些年的发展稍微有了起色。改革开放初期,大门一打开,京剧被一些外来的文化冲击得很厉害,当时的人们有点眼花缭乱。我感觉这些年,剧场里的观众人数逐步在增加,有一些喜欢京剧以及没看过京剧的人也在逐步地走入剧场。当然由于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包括网络、电影、电视在内的选择多样化,目前京剧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但目前的困难并不是京剧艺术自身的困难,这是一个时代的客观原因。在鼎盛时期,人们吃完饭进戏园子,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因此客观因素决定京剧的鼎盛时期也一去不复返。他认为,京剧目前应该做好的,就是怎么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承民族艺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对京剧来说就足够了。
虽然“创新”是当下热词,但是他认为京剧的“创新”则需谨慎。他认为首先要做好继承,人们一谈到京剧就认为要创新,要跟得上时代,节奏要加快。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京剧的片面的理解,说明他们对京剧还是不了解。京剧艺术是个品位艺术,不是快餐文化,是观众坐在剧场里处在一种悠闲、松弛的状态下品着戏,这样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处于一种急急忙忙的状态中很难坐在剧场里去认真品味一场戏。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心态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因此这种环境非常不利于京剧的发展。
他认为,京剧包含着中国最主要的传统美德,如“忠孝仁义礼智信”。近年来,我们一直谈中国人传统道德的缺失,其实就是这些内涵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京剧也需要进一步弘扬。
作为地方京剧院的院长,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他说,目前京剧的后备人才培养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是选材方面。京剧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好,但现在报名去戏校从小学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在选材方面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从业人员量的减少也直接导致质的倒退。因此国家在这方面还应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让真正从事这些行业的人能有一种优越感,让别人也觉得从事传统民族艺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现在,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当他们看到京剧演员的惨淡生活,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种职业,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他呼吁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免除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最起码保证他们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进行事业的追求,同时也给后人一个较好的示范。这些扶持应该是包括宣传、资金等在内多方面的。
由于经常到各个国家进行商演、讲座,杨赤对京剧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着很深的感受,他认为京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中国对于京剧的推广却有很多误区。外国观众还是把京剧当作代表中国文化的特有的艺术形式。目前有所欠缺的是没有把京剧的内涵真正介绍给外国观众,在国外推介的京剧演出大多数是武打、舞蹈的剧目为主,而恰恰在京剧这个领域,武打、舞蹈占的比重是很轻的,真正的魅力还是体现在唱和表演上。他并不反对在国外上演孙悟空、三岔口等武打剧目,但他觉得还是应该把京剧里面二百多年传承下来的主要优秀剧目展示给外国观众。
他认为,欧洲时报传媒集团这次承办的讲座活动就是一次成功推广京剧艺术的成功范例。而一些商演则只能听从外国演出商的安排,而他们对京剧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自认为自己的观众喜欢看什么就让演什么。此外,京剧的宣传和市场营销方面还很落后,这也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
这已经是他第7次来法国演出、讲课。他说,法国观众对艺术的领悟力非常强,可能是这个民族对艺术有一种虔诚,我们对他们的艺术认知力也非常感动,有些戏比如《九江口》这种“硬戏”,在国内都是很难懂得,但法国人却能够看懂,并且反响热烈。他认为法国是推广京剧及中国文化不可多得的一个好地方。
杨赤院长是京剧袁派优秀传人,国家一级演员,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梅兰芳金奖、上海白玉兰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杨赤工架子花脸,兼工铜锤和武花脸,有“全才花脸”之誉,其扮演的李逵、曹操、项羽、闻仲、廉颇等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孔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