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亮相德国柏林
当地时间7月7日晚,“2015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活动在德国首都柏林隆重举行。
中国驻德公使李晓驷、中国驻德国使馆文化处参赞陈平、德国外交部文化司中国事务主管毕尔曼、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吉林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女士、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
中方代表在致辞中说,中德两国建交43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德关系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对于吉林省来说,德国则是一个有着悠久深厚情缘的国度。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与德国大众、奥迪公司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一些如“啤酒节”、“卷心菜节”等德国传统节日也开始在吉林流行。此次“感知中国”携吉林文化来到德国,用文化艺术的语言与德国人民对话,这对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国外交部文化司中国事务主管毕尔曼对吉林省文化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文化周活动是吉林文化首次亮相德国。当主打节目——中国民族音乐会(上半场《清明上河图》、下半场《白山松水图》)的大幕在柏林艺术大学古朴的音乐厅内徐徐拉开大幕时,当承载着古中国悠久文化故事、白山松水独特地域风情的画卷在硕大的屏幕上缓缓铺满视野时,当由十几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合奏的音乐伴着画面悠扬飘起时,在场的德国观众瞬间被这奇妙的音画意境带入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吉林。随着音画故事的交互推进,人们时而穿越在大宋盛世的繁华市井中,于一街一景一人一物中细细感受古中国历史的繁华和民俗趣味,时而穿行在北中国吉林的长白山林海、松花江浪涛间,于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间触摸另一种地域民族文化的豪情律动。演出结束,乐声停止,片刻的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是回味后最美的精神共鸣!
在德期间,另一场由中德青年艺术家共同联袂打造的演出更多了一分互动交流的活泼灵动!都说艺术是无国界的,在这方共同的舞台上,两国演员没有初识的陌生,没有语言不通的隔阂,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用带有各自文化特色的音乐语言交流交融。
来自吉林省的姑娘小伙们,充分发挥手中各种民族乐器的优长,用二胡讲述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欢腾热烈,用箜篌和萧演绎西方童话《绿野仙踪》的意境深美,用古筝描绘《渔歌唱晚》的悠然自得,用唢呐吹响《欢乐长白山》的雄浑壮丽,用民乐合奏表达《花好月圆》的幸福情感,用欢歌漫舞倾唱多情的《阿里郎》,抒发对《吉林我可爱的家乡》那份挚烈的热爱!
这是一台让艺术碰撞、让情感交流的快乐的联欢会。演出持续一个小时,台上台下几无界限,那边琴鼓笙萧、欢歌漫舞,这边呐喊打拍,应和热烈。融洽的气氛让双方艺术家都倍感酣畅淋漓。
文化周期间,“大美长白山”美术摄影作品展、“长白风韵”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也与德国观众见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吉林壮美的自然风光、绮丽的人文风情、独特的地域文化。此外,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还举行了吉版图书展赠活动,用一批中国味道和吉林文化色彩都很浓的图书,让德国观众更真切地感知中国,认识吉林。(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