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海外青年汉学家:把更多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2)

2015年07月10日 11: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来自荷兰的施露
来自荷兰的施露
来自埃及的梅

  中国青年报:你是如何选择翻译作品的?

  韩裴:翻译《红楼梦》是我大学时候的梦想,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它迷住了。我最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所以翻译完《红楼梦》之后,我准备翻译《三国演义》,这些作品还从来没有过保加利亚语版本。我即将要翻译的书还有李清照的选集、钱钟书的《围城》、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等,这些都将是保加利亚语的第一个版本。

  施露:在荷兰,汉学家的意见会对出版社选择引进哪些中国书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之前翻译的毕飞宇、徐则臣的短篇小说集,篇目都是由像莱顿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里的汉学家们挑选的。同时,出版社也会参考其他国家出版的中国作品来选择书目。我比较喜爱的中国作家是香港的西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城》《鹿哨》等——记者注),非常具有幽默感。

  白锦麟: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翻译的作品。我喜欢鲁迅和沈从文。我读过沈从文的《边城》以及他一系列描写湘西的散文。他的语言非常朴素,没有加工。很可惜,他的主要作品都已经被翻译成了法文,而且翻译得很不错,我没有机会了。

  最近在做的研究是1910~192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如徐枕亚、许啸天和孙玉声。他们是中国最后一批用文言文写小说的作家,我准备翻译一本徐枕亚的书。

  梅:我最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作家是否有名,或者其他无关内容的因素。我也关注中国的网络文学,因为年轻人也有思想。

  中国青年报:在你的国家,读者喜欢哪些中国作家、哪些中国作品?

  韩裴:《三十六计》的销量非常好。在保加利亚,名作家的书能卖到几百本就算不错,《三十六计》已经卖了1000多本,是畅销书。我正在写一本小说,记录我在中国的经历,已经在网上发表了一些内容,保加利亚网友很喜欢。

  现在,保加利亚读者对这些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还不太理解,但我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特别是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我在翻译作品里也附了原文。现在,越来越多的保加利亚学生在学习汉语,但我发现学习保加利亚语的中国学生很少,希望中国能够支持这方面。

  施露:荷兰每年都会出版一些中国作家的书,现在越来越多。中国文学在荷兰的销量还不错,荷兰读者希望能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总体来说,读者对中国作家的认识还处在很浅的层次,没有达到有所偏好的程度。

  白锦麟:莫言、余华的书在法国卖得比较好。莫言早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奖以后就更受欢迎了。法国人有重视文学的传统,而且很早就对东方文化感兴趣,对中国和日本的文学评价都很高。

  梅:埃及和中国两个国家之间有很多相通相融的地方,所以当埃及读者读中国文学作品时,会感觉到两个文明之间的共鸣。中国文学在埃及越来越受欢迎,销量也越来越好。对有的人来说,长篇阅读不太方便,所以我现在翻译的作品都是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很多时候也会发到网上。

  埃及人喜欢反映人类本质、反映某人经验的那类作品。史铁生的《秋天的回忆》、周国平的《街头即景》,都很不错。现在的年轻读者开始关注世界文学,特别是亚洲文学、中国文学。大家都听说过中国哲学,也知道中国哲学很深刻,所以连带着也想了解中国文学有什么内容。

  中国青年报:翻译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稿酬并不高,在你的国家是什么状况?

  韩裴:我的翻译得到了保加利亚政府的支持。《红楼梦》获得过赫里斯托·丹诺夫奖,这是保加利亚文化部对文化贡献最高者颁发的年度奖项。《三十六计》和《围炉夜话》两本书,获得了保加利亚翻译协会的“在翻译领域非常优秀的特殊奖项”。

  施露:荷兰翻译者的收入可能会比中国好一点,但总体来讲也不高。不过,如果想翻译一些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荷兰文学基金会可以给有资质的译者一些资金资助,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有帮助。我在翻译刘震云、岳韬的书时,都拿到了资助。

  白锦麟:在法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稿酬并不高,我想全世界都是这个状况吧。一般做文学翻译的人还有其他收入途径,比如很多人一边做教师一边做翻译。

  梅:我会在翻译过程中采访一些作家。在翻译雪小禅的《被幸福淹没》、鲁敏的《谢伯茂之死》时,都采访过作者本人。我会从阿拉伯读者的角度出发提问,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家本人。在埃及,做汉语口译的人比较多,翻译书的人就这么几个,但我们一直在做。翻译的稿酬不高,慢慢来吧。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并且为之努力,就会越来越好。

  中国青年报:这次来中国,有什么计划?

  韩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在中国念一个有关红学的博士。

  施露:我已经两年没来中国,想感受下当下中国的变化,并和各国的翻译家多多交流。

  白锦麟:希望能找到一些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作品,这些在法国已经找不到了。

  梅:我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当代文学。埃及每年都有新的中文书出版,但并不很多,新书更少。我想买中国新出版的书,只能去中国文化中心等地方去找。我希望多带一些中文书回去,尤其是年轻作家的小说和散文。(陈馨瑶 蒋健 蒋肖斌)

[上一页] [1] [2]

【编辑:李明阳】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