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汉服热”火遍海内外 华人助力文化传承巧玩创意(4)

2015年07月16日 10:2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2015年5月4日青年节,近百名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卫校的女学生齐聚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用一场传统的“加笄典礼”宣告自己“成人了”。(蒋娇
    2015年5月4日青年节,近百名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卫校的女学生齐聚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用一场传统的“加笄典礼”宣告自己“成人了”。(蒋娇 摄)
新加坡华裔青少年参观上海复旦大学,体验汉服文化

  番外篇:汉服的正确打开方式

  “汉服热”风靡全球,然而汉服到底是个“什么鬼”?传统汉服究竟该怎么穿?

  不少人认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汉服实际上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即左襟压在右襟外面,看起来衣领开口朝右。“无扣”即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隐藏起来,以系带为主。

  汉服始于黄帝,他“垂衣裳而天下治”,以“衣”在上象征天,以“裳(裙)”在下象征地,所以“衣裳”就是乾坤。黄帝定下衣冠制度,示天下以礼。从那以后,汉服便一直延续下来。

  除了外穿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也是汉服的一部分。简单说,必备的有首服(冠或簪钗),然后有足衣(布鞋、绣花鞋、靴、木屐等),腰间可坠玉。衣服则首先是亵衣、亵裤(相当于现在的内衣内裤)、中衣、中裤、中裙(类似于衬衣)。再外层就是袍子、袄子或单衣了。以唐代为例,男子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袜,头上束发,接着穿中层衣,裤子、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头上戴巾子,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者缺胯衫、靴子,头上再裹上幞头,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佩戴若干佩件,比如玉佩、金龟等。

  汉服唯一不变的是礼服,即“深衣”。深衣出现在春秋战国,男女通用。这是一种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缝在一起包住身子,将身体深藏,显得雍容典雅。再加上两腋下嵌入的矩形面料,所以活动起来很随意,“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深衣最完整体现了华夏文化特征: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以深衣为代表,宽袍大袖,飘逸脱俗,尺寸要求严谨,一般外出才穿,普通人很少穿深衣,一般穿窄袖和中袖的汉服。比较清贫的人家则穿“短褐”,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做深衣用“绸缎”,厚实耐用,带提花;做内衣用“罗”,轻薄软透有孔眼;做衬衫(中衣),用“绫”,薄而坚韧,带素纹。

  对于衣服的颜色,古代政府有严格规定,穿错了是要被问责的。对官员而言,官服有四季之分,比如汉代的朝服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等。后来颜色开始代表等级,比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是紫色,然后到五品官是浅绯(红)色,七品官则是浅绿。对于平民,衣服更不能乱穿,否则就是“逾制”,宋代庶民只许穿白色衣服,明代百姓所穿的衣服必须避开黑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色。不过,这些规定往往只在朝代开国之初执行严格,到朝代末期就少有人干涉了。(完)

[上一页] [1] [2] [3] [4]

【编辑:刘郁菁】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