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搭建多文化交流桥梁 海外中国学子乐当文化使者

2015年07月23日 09: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字号:
 2014年,美国约克大学的多元文化节上,中华文化社团的社员们穿上汉服,表演舞蹈,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2014年,美国约克大学的多元文化节上,中华文化社团的社员们穿上汉服,表演舞蹈,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第二届全澳大学华语“精英辩论”公开赛将于8月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此次辩论赛的大决赛辩题为孔子和荀子的两个不同观点: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作为主办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辩论社的张宝涵和他的社员们紧锣密鼓地为比赛做着准备。

  像他们一样,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的同时,还扮演着传播中华文化使者的角色。他们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走出华人圈子 促进中外交流

  “现在华人留学生社团,基本都是在跟华人圈子的朋友玩。我们想通过举办‘汉语桥’这样的活动,开拓留学生们的视野,打破这种格局。多举办一些与外国人相互交流的活动,达到一种文化碰撞的效果。”现就读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科金融专业的刘仕龙,是回声工作室的主席。回声工作室是一个服务海外留学生的全媒体工作室,成立于2003年,现有59个成员,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人。

  “我们中文辩论社是为了辩论而建立的,但又不仅仅为了辩论。我们想为堪培拉地区来自世界各地热爱中华文化和汉语的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谈到他们筹办全澳大学华语“精英辩论”公开赛的初衷时,张宝涵这样说。

  当然,外国人并不是中国文化社团唯一的目标受众,不少社团也将视线投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并不深的中国人。

  “中国的留学生出国后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可能就会忘记了‘老家’的文化。中国留学生在外不能忘记中国文化。”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学生梁建宇说。2013年,梁建宇和他的中国朋友们在校内创办了中华文化社团,经常举办茶道讲座、汉服舞蹈表演等等,除了向外国学生宣传中国文化之外,他们还立志让中国留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中华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如果在我们这一代被忘却了,我们就变成千古罪人了。”

  举办特色活动 传播中国文化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辩论社有着约30%的非中国籍社员。在去年的全澳大学华语辩论公开赛中,该辩论社获得了冠军,非母语组的辩手高林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这样的成绩并非是轻易得来的。中文辩论社每周会对社员进行培训,从简单的说文解字、遣词造句到讲故事、中文辩论。

  除了辩论采用汉语,中文辩论社的辩题也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张宝涵说:“我们有一部分辩题是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诸子经典中提炼而来。比如去年全澳大学华语辩论赛的‘大学生应以格物致知为重与大学生应以经世致用为重’、‘出世容易入世难与入世容易出世难’等辩题都是源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辩论社的活动不局限于中文辩论赛的举办。“中文基础差,不代表他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每逢中国节日,张宝涵都会组织社员们举办中国味十足的活动,比如春节的包饺子比赛、元宵节串糖葫芦等。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中华文化社团每个月也会举办一次活动,如中医养生、儒家思想、书法、茶道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活动;定期在校园内“摆桌子”布置场地,摊开练习书法用的水写布,摆上围棋棋盘,换上汉服,吸引外国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传播中国文化。

  同样,回声工作室在今年4月携手东方舞团举办了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舞蹈比赛,来自5个国家的6支舞团进行了现场比拼。中国舞蹈队向大家展示了包含中国元素的现代舞和东北秧歌,引来了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尖叫。

  代表中国形象 做好文化使者

  除了社团外,很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也用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

  刘普正在大四时来到马来西亚的英迪大学攻读英国考文垂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双联课程,并获得了考文垂大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后来,他选择到北欧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读研。在瑞典学习时,他曾经担任过瑞典中欧国际文化教育中心秘书长,并担任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诺贝尔奖组委会官方网站第一份官方采访稿的署名英文翻译。

  刘普正说,随着远赴海外的留学生数量增多,中国留学生逐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都比迈入社会后的交往更真诚坦荡,也更容易播撒友谊的种子。“校园里有我们共同的年华,交流中的思想碰撞,好友间的嬉笑怒骂,都不经意间传递出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现在的文化传播更多的是双向的,我们在海外感受异域文化的同时,国外的朋友也对中华文化有着热烈的态度。”

  在瑞典,刘普正好友的养母英格丽太太已经年逾七旬。因为对中国的中医感兴趣,她在几年前还专门到中国学习中医理论。同样在瑞典,也有不少外国学生找到当地的华人学习少林武术。“这些都说明外国的朋友越来越主动地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和融入中华文化。”

  曾任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厦门大学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的副教授叶虎说:“留学生自身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看来,留学生在外传播中国文化可以促进各国青年人的友谊,让世界各国民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但是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留学生应该因地制宜,融入所在国的主流社会和文化,以对方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武英姿 徐婷)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