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千年彩塑技艺传人坚守38年 盼寻下一代传人


敦煌彩塑分布在以莫高窟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上下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自公元366年开创以来,其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中国佛教彩塑发展史,更是我国传统雕塑的一个门类。自2008年被列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关注敦煌彩塑这项古老技艺的人日渐增多。
近日,“一带一路”网络文化采风团来到甘肃敦煌市雕塑家杜永卫的工作室,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承载千年历史的古老技艺——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是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地区约577个洞窟里遗存的佛教艺术品的主要部分,这些施以彩绘的塑像,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像,总计3000余身。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保存得十分完好。 主要形象除各种佛像,如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及七世佛等;其次为菩萨像,如观音、大势至及供养菩萨;还有弟子、天王、力士和飞天等。因石窟开凿在砾岩上,不能雕刻,便采用泥塑的传统方法塑像。
杜永卫在敦煌已经整整38个春秋,为敦煌彩塑他曾毅然辞职下海经商;两次日本留学钻研技艺,在世界各国很多彩塑展深得圈内人士认可。1999年,他把包含“瓜地马拉”在内的异国面孔,纳西族现代少女面孔等362身,世界各民族飞天一一镶嵌在知名慈善事业基金会台湾花莲慈济“静思堂”的屋脊上……巨大的创新让他赢得很多赞誉,也让他身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彩塑是一项古老技艺,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让后人了解掌握它,而我个人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付出……”
在杜永卫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敦煌彩塑青年培训班的横幅,据敦煌宣传部的人透露,杜永卫除了制作敦煌彩塑外,还公益教授很多敦煌市青年人学习彩塑技艺,目前已初具规模。随时代变迁,虽很多年轻人已不愿数年如一日投身枯燥的捏、塑、贴、压、削、刻等传统技法中,但杜永卫仍在奔走相告,不放弃任何展览和宣传的机会,希望可以借此让更多人真正了解敦煌的彩塑技艺,感受彩塑的独特魅力,让他可以找到下一代的传承人。(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