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将古典融合时尚 海外学子以旗袍演绎东方美

2015年09月06日 09: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字号:
白晓芸身穿大红色旗袍拍摄定妆照,手拿纸伞,尽显中国女性风韵
白晓芸身穿大红色旗袍拍摄定妆照,手拿纸伞,尽显中国女性风韵

  近日,由国际卫视和美国旗袍艺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美旗袍才艺大赛”纽约区复赛在纽约法拉盛华灯璀璨的夜晚隆重举行。20岁出头的中国留学生陈霄雪从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在这次的比赛中,有来自美国的各界人士作为嘉宾,也有来自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参赛选手,其中不乏像陈霄雪一样的中国留学生。

  聚焦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

  今年4月,“中华旗袍节与行为艺术快闪系列活动”就在纽约全面启动了。2015年正值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此背景下,“中美旗袍大赛”以“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落实两国元首人文磋商机制”为目标,希望通过旗袍演绎时尚潮流,让流动的文化艺术传递“一带一路”的中国梦。

  国际卫视(纽约)总编辑、此次大赛的总监刘政说:“旗袍传统制作的核心布料即为丝绸。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中国苏浙一带,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区域之一。”同时,旗袍是民国的国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因此,国际卫视希望通过中国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历史发展契机,策划发起“中美旗袍才艺大赛”,唤起海内外朋友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关注。

  很快,这一活动在美国校园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分年龄,不分肤色,许多来自中美以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参加此次大赛时,陈霄雪说,旗袍是一个极具中国性格的元素,她希望自己能穿着它在各国文化齐聚的纽约,自信地向大家展示这一中国传统服饰。

  另一参赛选手白晓芸是满族人,对旗袍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在参加这次比赛之前,她就加入了美国旗袍文化艺术协会。她说,希望能穿上旗袍展现出东方女性的恬静、端庄和来自中国人的自信。

  用时尚和古典诠释旗袍文化

  陈霄雪形容自己是一个外向奔放的女孩,但在这次的旗袍大赛上,她却选择了一件和自己气质完全不同的素色真丝绣花旗袍。盖肩无袖的设计,平添了几分委婉含蓄。“当我穿上旗袍,领会到那种走步的感觉。我整个人就进入了穿着旗袍的女人的状态,那是一个全然不同的自己。”陈霄雪告诉笔者,要欣赏旗袍,了解它的起源很重要。“旗袍时尚始于中国女学生中。它的发源是建立在知识女性上,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旗袍的韵味从何而来了。”

  此次大赛的执行导演郭洋子评价陈霄雪是一位非常有专业模特气质的选手。事实上,陈霄雪到美国留学已经有半年的时间,因为高挑的身材和颇有东方韵味的面孔,也同时兼职做着平面模特。在培训中,她化着淡妆,穿着旗袍并着高跟鞋,练习走步,微笑。她说:“旗袍相较于时尚追求的新鲜感不同,需要时间和历史的沉淀。”

  9月10日,从复赛中脱颖而出的参赛选手,将从纽约的各个地标(包括:联合国、第五大道、帝国大厦等)汇聚到时代广场,举行“旗袍快闪活动”。当音乐响起时,一群身着特制旗袍的舞者将在欢乐而具中国特色的音乐中起舞,吸引游客的眼球。接着,他们将分组展示各具特色的旗袍之美。刘政说,时尚和古典的结合,正是这次比赛的核心诉求点。

  以美丽和自信登上世界舞台

  对于陈霄雪来说,在异国他乡参加这样的比赛,一方面加深了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了解,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作为留学生也能够通过参加这种国际赛事大胆地展示自己,去发现自己身上不同的美。

  在这次的比赛中,还引入了导师赛制。导师均由专业舞蹈老师组成。他们将带领选手以中国旗袍文化为主题,融入不同的舞蹈元素,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全新体验。9月19日,从百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将通过抽签的方式分配到4位导师的旗下。

  在决赛中,陈霄雪被分到了拉丁舞组。她说,其实自己学了4年街舞,对拉丁舞并没有那么擅长。“但是参加这次比赛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塑造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方面找到不同的美,而不是重复原有的自己。”陈霄雪说自己在比赛前,并没有信心能进入决赛,但是在比赛中却意外得到了评委和导师的肯定。“这给了我自信去做好更多的事。”

  在这半年多的留学时间里,陈霄雪不仅在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在各地感受美国文化,也参加了许多校内外的大型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像陈霄雪一样,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而是更加自信和活跃地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张玉芹)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