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师傅”情系咏春拳 26年勤练不倦(图)
古老的中国咏春拳正在伊朗呈现出勃勃生机。
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区北部的一处练功房里,“师傅”贝赫鲁斯正带领5名弟子练拳。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手掌经过身体的中线位置朝前斜向上摊出,是为摊手;起肘、落手的动作与摊手相反即为傍手……弟子们对练后,贝赫鲁斯也亲自下场,一招招讲解。
贝赫鲁斯身穿产自中国的绣有梅花标记的咏春拳练功服,身形较普通伊朗人清瘦挺拔。他向记者介绍,26年前还是伊朗国家业余功夫队队员的他遇到一位瘦小的对手,对方自称会一种叫做咏春拳的功夫。“我当时不信这样瘦小的人也会功夫,以为他在吹牛。”贝赫鲁斯回忆说,但较量的结果是自己被对手轻易打败。自那之后,贝赫鲁斯对咏春拳产生了兴趣,26年来勤练不倦。
伊朗人以爱好功夫出名,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等东方功夫在这里也都有很高的受欢迎度。不过,注重小范围速度和巧劲的咏春拳,似乎与伊朗人魁梧的体格有些“违和”。
贝赫鲁斯解释说,除一般功夫锻炼的强身健体功用,咏春拳亦帮助体验中国式的哲学,从溪水流淌、四季更替、树叶摔落中领悟天道和拳道的共通之处,从而将招式与自然融为一体,顺应天道而为。
说到这里,贝赫鲁斯还做了一个试验:他让记者闭上眼睛,伸出手掌顺着他的手掌腾挪轮转。不一会儿,记者就跟不上他节奏了。接着反过来,他闭上眼睛,试着跟踪记者手掌的移动——他显得毫不吃力。
“咏春拳的精髓,就在沾连绵随中。”贝赫鲁斯笑称。
35岁的欧米德跟随贝赫鲁斯学习咏春拳有一年,每天从上班地赶来练功房要一个小时,却乐此不疲。“看过大量中国功夫电影后,练咏春拳成了我的梦想,”欧米德说,“学习咏春拳的感受简直太棒了!”
自明清年间创立以来,咏春拳在中国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传承甚广。随着中国功夫电影在海外的传播,叶问和李小龙等拳法大师也广为人知,咏春拳在海外名气大振,在众多国家开枝散叶。贝赫鲁斯的咏春拳是从德国辗转学来,算起来是叶问第四代弟子了。
如今,贝赫鲁斯在德黑兰两处地点教授咏春拳,弟子超过50名,而如他一样的咏春拳师傅在德黑兰还有七八名。“咏春拳是中国人发明的,而现在它属于全世界,”贝赫鲁斯说。(付航 杨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