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欧洲中医热议屠呦呦获奖 称将提振欧洲中医自信

2015年10月10日 09:5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10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德国版报道,10月7日,欧洲经方中医学会在法兰克福举办成立大会,来自欧洲8个国家的近70位中医药界的嘉宾出席。学会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黄煌做了近两个小时主题为“经方体质识别”的演讲。

  两天前,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也成为此次中医大会热议的话题,众多与会者表示,奖项刚刚宣布,这会对中医产生何种积极推动作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会有更多的人,包括对中医抱有偏见的西医专业人士会开始对中医感兴趣。

  黄煌教授对记者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感到非常高兴,这无疑是中国医药界的一件盛事,我们期盼已久。这也说明,传统中医学能够为现代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能够做到相辅相成。”

  黄煌表示,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和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能和现代科技手段相得益彰,可以发掘出许多新的药来。同时,中医中药在对古方的整理方便还亟待提高。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源于古老的智慧,再由现代人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和提炼而成。反过来说就是,我们对“古有、现成”的药方、经验和智慧的研究与利用还远远不够。

  他进一步指出,屠呦呦获奖首先激发的就是人们对古老中医的关注,同时西医专业人人士进一步在学理上对中医进行研究。而对中医中药相关人士来说,无疑也会起到提振自信心的作用。

  中医在欧洲发展有哪些瓶颈?如何能让欧洲人更好地接受中医理念?黄煌说:“在欧洲,中医治疗在许多国家还没有纳入到国家医疗保险的范围内,这为许多寻求中医治疗的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其次就是用药,许多疗效显著的药材,也会是我们所说‘偏性’或者‘毒性’的药材,还不被允许。问题其实不出在药材上,古老的中医已经积累相当丰富和成熟的经验了,将其运用好,并做到‘让欧洲人完全放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谈及中医的发展时,黄煌还不无惋惜地讲到:“古人一代又一代地发现了好药方,但并没能都流传下来,传下来的由于缺少梳理,又不是很详细和清晰。”

  当天为黄煌教授担任翻译的德国中医师安德烈亚斯对记者说:“屠呦呦获奖对中医中药肯定是一件好事。不过严格来说,她是受中医启发而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而提炼出青蒿素这种成分,而不是通过全药来达到疗效。即使如此,它还是会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医中药的潜力和价值。”

  他谈到,中医和西医的文化完全不同,这也是令许多欧洲人疑惑的原因所在。许多人不解扎几根针病就会好吗?煎药十分麻烦而且味道也不好,所以在德国是用颗粒剂或者药粉,这也是病人更能够接受的方式。

  安德烈亚斯说:“在欧洲推广中医需要建立一座桥梁,利用欧洲人可以接受的事物作为模块,让病人能够理解中医中药的概念。”

  从比利时而来的薛医师表示:“我也出身于中国中医研究院,所以能够明白相关研究项目的艰辛。作为女性,为中国能有一位女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其是一位女医药学家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医很多方面非常科学的,发掘潜力也是巨大的。我知道这事后第一时间就告诉我的病人,他们还半开玩笑地说‘就说找中医找对了吧’。”

  法兰中医大夫李枫表示,中西医思维完全不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是中医,而是看到症状就预防性地进行治疗;在治病时也不是只是看“症”和“病”,而是要看“体质”和“人”。所以对于中医大夫而言,交流经验和互相学习特别重要,这也是成立经方中医学会的意义所在。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让中医中药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已经84岁的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陈磊)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