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海外学子体验浙江古村文化:来过了就不曾离开

2015年11月03日 11:04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海外学子们体验手工采茶
海外学子们体验手工采茶
白酒是这样酿成的

  王安忆写道:“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在怀念乡村,做着怀乡的梦。”

  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一组来自英国乡村的照片征服了很多人的眼球。以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乡村的意义,已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本源问题——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民族与世界、科学与自然等等。

  那么,如何让辽阔而丰富的中国乡村打动更多人的心灵?

  10月31日,37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学子结束了他们的金华古村落之旅。受金华市外侨办邀请,他们来到金华经济开发区的著名古村落寺平村,在21天的时间里,他们和村民同吃同住、学习国画书法、收稻采茶……这是金华第二次邀请海外学子零距离感受古村,也是金华向全世界展示古村文明、传统文化的最新方式。

  活动虽然已结束,但引发的故事依然在继续。民族的,怎么变成世界的?也许这群海外的学子们能够给我们一些不同的答案,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乡村、尤其是古村不一样的视角。

  体验的是生活,回味的是人情

  寺平村是浙中颇有名气的传统古村落,有着一望无际的广阔茶园,也有修建精美的百年古宅,风景一流,千层糕、黄金糕、酥饼、的卜等小吃也不胜枚举。

  很多海外学子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美食与美景,最先虏获了他们的心。因此,当他们交出自己的第一篇感想,述说自己对寺平村的第一印象时,“风景很美”“古老的建筑”“美味的中国菜”几乎出现在所有学子们的文章里。

  然而,临行前,让他们依依不舍、笑着留下泪水的,则是他们住了21天的家以及住家的“奶奶”“叔叔”“大姐”们,还有寺平村的村民们。尽管他们之间,几乎无法用语言交流,但有时无需说话就已经心灵相通。

  村民给予的,是家人的关爱和温暖——

  罗马尼亚姑娘劳拉回家晚了,住家的大叔就会到家门口的大路上等她:“这段小路没有灯,她一个小姑娘会害怕,我接一下她,也放心。”

  南非小伙子米拉利喜欢凑热闹,住家大哥就骑着摩托车,带着他去参加好友的挂梁请酒。喝酒、划拳,兴致上来了,再挥舞一套“擒拿手”。

  英国小伙乔纳森走街串巷,走累了歇息。隔壁家的村民,总会给他递上一杯茶。

  ……

  印度小伙阿米特的住家大叔夏来发说:“我的儿子也经常出去旅游。如果也有一家人,对他像自己家里人一样,我也会很高兴的。”所以,他对阿米特的照顾,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

  村民传递的,还有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智慧与哲理。

  戴光彩、姜秋兰两位老人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引起劳拉的强烈兴趣。这两位老人和劳拉聊了两个多小时。老人经历过战争、贫穷、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现在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老两口也很是知足,总是乐呵呵的。“比起以前,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老人说。

  来中国之前,劳拉也听说,中国的农村不如城市富裕,但她觉得,这里的幸福感绝对不比城市少,“他们经历过很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却依然笑对人生。这是中国老人的人生智慧,让我受益良多。”

  寺平村最出名的砖雕之一,讲述的是“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印度学子查德丽卡很喜欢这个故事。她很认真地将这个故事翻译成英文和印度文,也打算将这个故事以及这个古建筑的砖雕艺术带回印度。

  她和这次活动的外籍顾问、浙师大老师朱利安曾深入探讨这个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也探讨建筑艺术背后的中国人情世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渠道,也是因为这个制度保证了国家不断获取人才。“这是博弈的智慧,也是中国哲学里平衡、中庸的精髓。”

  看到的是古村,传递的是文化

  全新的生活体验,让这群年轻人兴奋不已。互联网无疑成为他们最好的交流平台。而这种方式,也将寺平这座古村前所未有地在世界各地的社交网站上火起来。

  最直观的传播,就是在脸书(Facebook)网站上。德国姑娘史茉莉在脸书上创建了一个名为“Jinhua historical villages”(金华历史古村落)的新主页。在这里,所有学子最真实的生活、体验,都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进行直播。

  体验没有好坏,只有真实与否。史茉莉坚持把所有学子的感受都进行整理发布。“因为不同的人对寺平有不同的感受。”她说,“我不希望给别人答案,只是希望他们多看到这座古村落的各个面。”

  这个主页开通仅一周的时间,14条信息,就有1330多人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史茉莉对外籍顾问马小龙的采访。就一张图片,密密麻麻的文字,在我浏览时,已经有687个人阅读过。史茉莉说,一般图片更直观,看得人更多,她也没有想到,这些采访的文字会受到欢迎。“也许,大家都对中国古村落充满了好奇,想更多地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她说。

  除了脸书,谷歌搜索、推特、YouTube、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站上,寺平也成为热门的新闻主角。

  这群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人气、话题和新闻,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旅游推广项目。按照活动规则,他们需要为寺平村做一个项目,将寺平村更好地推向世界。

  美国姑娘爱森,非常认真地修改了寺平村的英语介绍册子。她还做了一份十分详尽的寺平村旅游指南。为了了解金华高铁站打车到寺平村的花费,她实地打车体验,然后又坐公交车折回村里,记下公交车所需的时间。在她的指南里,落地到上海机场以后,所有的吃穿住行,都有明确的时间和花费记录,还有各种不同的注意事项。很难看出,这个外表看上去酷酷的女汉子,其实很心细。

  来自印度的查德丽卡将寺平村所有建筑的历史、故事,雕刻背后的含义,都很详细地进行了英文、印度文的介绍。她为寺平村考虑的是海外学子和志愿者都走了以后的事情。她说,以后,即使村里没有翻译,外国游客也能够通过这些介绍,了解这座古村数百年的故事、传奇,了解中国农民的情感与兴趣。

  金华市副市长孙荣燕则道出了活动更深一层的成果,国与国之间的外事交往,归根结底是民与民之间的联系。“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让中国最传统的历史文化、最淳朴动人的民风,与学子们年轻的生命、纯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碰撞,把最真实的中国文化、最动人的金华故事传播出去,为金华民间外交开辟了新渠道。

  热闹的是人气,思考的是发展

  因为海外学子的到来,寺平村的一间老房子变成了颇有情趣的咖啡吧。每天销售的咖啡、零食,70%来自海外学子的消费。

  然而,当学子们走了以后,咖啡吧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吗?老板罗妙当沉思了片刻,给我的答案是“改变经营思路”。她计划把这里作为举办沙龙、活动的场所,更多地接受团体的预约和合作。

  寺平村村支部书记戴维平,则比罗妙当更为焦虑。因为他面临的是寺平村的未来。

  寺平村所受到的关注度,前所未有。海内外社交网站的宣传,一浪接一浪,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大幅上涨的游客量。村支部书记戴维平介绍说,去年,寺平村一年的游客量是10万人次,而这个活动的20天时间里,寺平村的游客量已经达到12万人次。

  怎么能够让寺平村继续保持人气?每个人见到戴维平,都会问起这个问题。有人建议,寺平村应该找来专业的管理团队;也有人说,寺平村应该和游学、培训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

  戴维平很平静地告诉我,接下来最要紧的事情,是把寺平村的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做得更好。

  为了迎接海外学子,村里专门组成了12人的环保队:2个人处理厨房垃圾,4个人负责其他垃圾,4个人负责日常洒扫,2个人负责公共厕所的管理。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海外学子们赞不绝口,村民自己都觉得特别好。因此,当戴维平和村干部们商量,宁可多花些钱,继续保持这个环保小分队,大家都很赞同这个做法。大家都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专业的管理团队、有效的市场合作,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汤溪镇党委书记周晓东说,传统古村的开发和利用,第一步先把创新的“家+”模式经营好,才是稳扎稳打的做法。

  “家+”模式,也就是海外学子和村民同吃同住的方式,受到所有学子的喜爱。如何把“家+”做得更好,让国内游客也喜欢、接受这种模式,是寺平村推广自己的关键。怎么规范管理、保证水准?寺平村思考和要做的还有很多。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