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广东佛山:传统功夫如何在争议中走向世界(2)

2015年12月04日 09:5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声音

  佛山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前科长邓光民:

  需设立专门机构梳理武术脉络再谈现代化

  佛山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前科长邓光民对于佛山武术的研究情有独钟,曾牵头自筹资金建立了黄飞鸿纪念馆和洪胜纪念馆,他认为佛山武术对于佛山的意义重大,是城市个性和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佛山武术需要传承与弘扬。

  “武术是佛山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一张名片,也是佛山少数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标签,佛山武术的传人遍布全球,很多人喜欢回来寻根,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邓光民认为,长期以来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佛山武术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较少,不利于佛山武术的发展。

  “师傅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这是很多现在的武术师傅的教学方法。”邓光民表示,以前在佛山学武有较大的需求,练武能提升对抗能力,也对身体有益。同时还是一个结交朋友,休闲娱乐的方式。现在还用以前的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路可能越来越窄。

  对于佛山武术的传承,邓光民认为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其中一种途径,但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少林寺对于武术的市场化做得成功,但对武术的宣传和促进作用有待商榷,佛山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邓光民认为,和其他地方相比,佛山武术有自身的特点,“佛山武术的流派很多,而且发展体系比较先进,是中国武术的精粹所在,发扬佛山武术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一步步来,首先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理清佛山武术的发展脉络。”

  “通过这个专门的部门,首先要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目前社会上对武术的历史缘由、教学内容不甚了解,还出现以讹传讹的情况。其次要通过科学地研究梳理各个流派的特点,包括战术技法等,对武术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他表示,相对于产业化和市场化,弘扬佛山武术首先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擦亮佛山的武术招牌,“除了夯实本地的群众基础外,佛山武术还需要走出去,跟国外的武术组织联系和交流,让佛山成为全球学习佛山武术的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传承

  咏春拳:从“富贵拳”到世界知名拳种

  在佛山武术的众多拳种当中,论知名度和传播率,咏春拳都要排在前列,尤其是近年来受一系列影视作品的影响,在海内外更是掀起了一股“咏春热潮”。

  但较少人知道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咏春拳有“富贵拳”之称,和洪拳等佛山其他主要拳种不同,早期的咏春拳师傅讲究一对一登门教学,所以收费较高,只有富家子弟才能承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咏春拳从最初的“富贵拳”成为了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拳种,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几位标志性的人物,他们成为了咏春拳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在咏春拳的发展过程中,最具标志意义的人物当数叶问。上世纪5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叶问去到香港,开宗立馆正式教授咏春拳。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叶问打破了咏春拳的门弟之见,其所收门徒遍及香港各阶层,上至官绅、下及普通老百姓都一视同仁。

  为了进一步推广咏春拳,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叶问还将原来博大精深的“心法”拆改成一个个简单通俗的动作名称,如摊、掌、膀、伏、抌、捶等,让咏春拳以最显浅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传扬开来。

  在短短22年时间里,叶问就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并培养了一班弟子,他们分别继承了叶问的遗志,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中为咏春拳传遍世界作出最重大贡献的当数叶问的“关门弟子”梁挺。

  梁挺13岁开始跟叶问大弟子梁相修习咏春拳,后因为大力传扬咏春拳被叶问收为“封门弟子”,并将咏春体育会原班徒交托梁挺任教。梁挺曾历任咏春体育会早期执行董事、总教练之职。

  梁挺在对原咏春拳术的技击、拳理及法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将之进行归纳、整理,以系统化、规范化方式,与德国弟子们一起创立了WingTsun《梁挺咏春》WT咏春课程,建立了包括“三段十二级”的教练晋级体制和“十二阶”的学员晋级体制,将之形成可供修习、教授、考核、升级的教学系统。

  这套教学系统,突破了中国武术早期“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靠师徒口耳相传”的个人授技发展瓶颈,使得咏春拳在世界拳坛上得到广泛的发展和传扬,发展出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支部,近200万的学员,梁挺成为把咏春带到世界的第一人。对于咏春拳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有着“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传于叶问,盛于梁挺”的说法(姚瑶 孙景锋 李晓莉)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