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胞眼中的“四海同春”:一份厚礼 多重身份

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2016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大型新春联欢晚会于24日在墨尔本隆重上演,与澳洲当地华人、华侨,以及当地澳人共庆猴年新春。图为舞蹈《祝福》。中新社记者 赖海隆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侨胞眼中的“四海同春”:一份厚礼 多重身份
中新社记者 杨凯淇
农历猴年春节期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组在全球六大洲频繁“走亲访友”。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送出的这份“文化厚礼”深得侨心,而不同侨胞眼中的“四海同春”,有着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意义。
迎亲人:相聚过年两眼泪汪汪
连日来,“四海同春”艺术团所到之处,“亲人相见”的场景不断上演。正如南非侨领黄晶晶所言,“这些演出是送给全体侨民的新春厚礼,让侨胞感觉娘家的人来看望自己了。”
美国纽约站演出开始前两个小时,侨胞莫利亚和丈夫龚文谟就早早等候。“‘四海同春’演出团一来,就如同我们家里的亲人来了。对我们海外游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祖(籍)国更亲的了。”谈及期待见到家乡亲人的迫切之情,莫利亚几度哽咽。年近耄耋的龚文谟则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
在西班牙马德里华侨张建隆看来,“四海同春”带来了“母亲”的温暖。正在英国求学的“90后”王霄开心地说,这个年过得不孤单,因为一场“四海同春”演出,让他觉得和亲人们在一起。
旅居澳大利亚已有31年的新疆籍侨胞柳德米拉坦言非常思念家乡。在观看演出前,她十分欣喜地见到了随团到访的小老乡玉米提,二人还用家乡话聊了一会。“演出很棒!我也为艺术团中有新疆老乡感到自豪!”
迎偶像:侨胞自称“钉子户”
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四海同春”在海外侨界已经积聚了相当高的“人气”,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美国洛杉矶华人律师张军笑称自己是“四海同春”观众席上的“钉子户”,每年演出一场不落。在纽约生活了25年的宋怀时、程于虹夫妇感慨,观看“四海同春”已成为过春节的必选节目,每一年都期待着这场专属于海外华侨华人的“春晚”。
为看演出,一些侨胞不惜驱车数小时,专程从其他城市赶往演出地,只为亲身感受一回最原汁原味的中国春节文化。也有人一口气订了10张票,特意邀请朋友带上家人一起观看演出。
热情的侨胞们还向艺术团演员送上了关怀与问候。在斐济苏瓦的演出现场,由于正值夏日,礼堂里温度较高,一些演员表演时流下汗水。见此情景,观众在上台献花的同时,还为演员们递上纸巾。
迎搭档:昔日观众登台献艺
“本土化”是2016年“四海同春”的一大“亮点”,多支海外“华星艺术团”参与了当地演出,实现了中国国内艺术家和海外华人同台献艺。其中,大洋洲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就主要由当地华星艺术团骨干构成。
悉尼站演出中,3个多小时的晚会里不仅有著名表演艺术家阎维文等献艺,悉尼华星艺术团的舞蹈《恭喜恭喜》、《家乡情》等四个精彩节目穿插其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登上这个舞台无比荣耀,从过去的观众变成如今的参与者,‘四海同春’已经真正成为海外侨胞与祖(籍)国亲人共同的新春盛会。”悉尼华星艺术团舞蹈演员余思嘉如是说。
迎使者:文化交融自信满满
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四海同春”已成为“软实力国家级名片,走出去支柱性品牌”,对此,海外华侨华人深感与有荣焉。
“这些来自中国的节目很棒,它能让伦敦民众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高武图如是说。江苏女孩孙雅文也为此点赞,“这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应该走出去让大家都看看”。
印尼泗水华人施柏松、廖彩珍夫妇在观看完演出后感慨:“这样的绝技、舞蹈与音乐太令人震撼了!希望他们能多来几次,多表演几天,让更多的印尼民众分享中国文化的精彩。”
而在西班牙侨领徐松华眼中,“四海同春”的完美表现,不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增进海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还将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有助文化元素的融合,为中西文化交流写下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