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廖昌永:中国歌剧走上国际化需要全面的资源整合

2016年03月15日 15: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图为廖昌永在访谈现场。新华网
图为廖昌永在访谈现场。新华网 郭小天 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全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做客2016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与网友在线交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廖昌永表示这个战略对中国文化的创作、以及对外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音乐教育上的对外交流更加平等

  廖昌永介绍说,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文化战略,上海音乐学院在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相应的规划和布局。他详细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对外交流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去年我们跟日本昭和大学在九十月份的时候联合制作了《费加罗的婚礼》,我们两方派学生,经费平摊,在意大利租工作人员和舞台背景,包括服饰等;这对学校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举措。因为以前所谓的交流其实更多的是我们从国外请了很多专家到我们这里做大师班,做大师讲座。”廖昌永说。据他介绍,日本昭和大学是专门的歌剧培养学校,有50几年的历史,他们一直在中国寻找可以合作的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昭和大学为了这次合作已经商谈多年。

  廖昌永表示,这次与日本昭和大学的合作,与以前合作经历相比,是更加平等的交流。“以前我们也会从国外也请一些专家来讲学,但是比较单向。我们“走出去”的并不是非常多,在中外演出交流的经费上,中外双方的支付比例也不是非常平等,而现在到了这个阶段,我觉得我们应该是平等交流的,你们来、我们去,有来有回。”廖昌永说。

  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良性交流方式,廖昌永认为,一方面加强了各国青年与中国青年的交流,中国青年通过走出去,让其他各国看到了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发展。另一方面,也让那些来到中国的学者看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先进之处,带来更多的演出和表演机会,帮助学生积累了更丰富的演出经验,树立了更强的信心。

  中国歌剧走上国际化需要全面的资源整合

  廖昌永认为,中国歌剧目前发展状况总体是好的,无论是从演员,学校教育还是场馆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自信,以及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廖昌永说:“现在国内的剧场已经非常多,硬件条件和设施都很棒,但是除了国家大剧院有标准国际化的演出季之外,其他的歌剧院还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歌剧院演出季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丰富我们的舞台实践经验;其实我们现在成熟的舞台工作人员还是比较稀缺的,包括剧院管理、社会推广等方面。要真正走上国际化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廖昌永表示,上海音乐学院正在打算借助在建的上海大歌剧院的优势,来完善教学实践模式。以后上海音乐学院将会为剧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专业培训,帮他们成为歌剧院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奖会有助于中国歌剧的国际化。

  高雅艺术正被更多人喜欢

  在谈及新时代高雅艺术能否接地气时,廖昌永说:“艺术来源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社区的排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欢古典音乐,喜欢所谓的这种高雅艺术,我觉得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现象。这说明我们的高雅艺术是有希望、有市场的。所以作为古典音乐的音乐家来讲,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也有这样的责任,把我们的作品做得更好。”

  对待艺考应有理智冷静的态度

  对于近年的“艺考热”以及许多家长对孩子在艺术方面的不理智投入问题,廖昌永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家人要确定孩子有对艺术的敏感性,不要盲目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二、不要有功利思想,不能期望孩子从事艺术以后立即成名得利,应该拥有客观理智的态度,明白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都不一样;最后,家长对待考试过程应该冷静,要相信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

  与周小燕先生的情感超越了师生关系

  在新华网的此次采访中,廖昌永提到了他刚刚离世的恩师周小燕先生,他认为周先生具有人格感召力,人品值得尊重,艺术值得热爱。

  廖昌永说:“周小燕老师对我们的影响不止是专业上的,她教给我们专业知识,培养我们成为好的演员。但更重要的是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给我们做出了如何做一个好艺术家的示范。周老师以前跟我们讲,作艺术家要人品和艺德,人品不好会影响到你的艺德,你的艺德不好会影响到你的艺术。我们对周老师的情感是超越师生关系的。所以追悼会那天好多她的学生在那儿哭着叫妈妈,其实从我们心里来讲,我们真的是把她当成亲人,当成妈妈一样来看的。”

  采访最后,廖昌永老师分享了他接下来的演出计划。据悉,廖昌永今年参与的演出,有国家大剧院4月份的《茶花女》,7月份《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还有复排的《一江春水》和全国巡演的《风雅颂》。(杨静)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