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文化沙龙”在京举行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日前,“文明的交响·中蒙文化沙龙”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为中国文化译研网“阅读中国”沙龙系列活动第二期。由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与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承办。
本期沙龙以中蒙文化交流历史变革为主题,中蒙双方嘉宾就“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中蒙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展开交流。
蒙古国公共广播电视台领导小组组长博·恩克满都呼(BALDAN ENKHMANDAKH)表示,中蒙文化合作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图书出版业将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成蒙古文,介绍给蒙古国人民,希望在电影电视业也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小玫在访谈中提到,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文化先行,各机构应首先找好定位,将局部做实做强。
在随后的演讲中,蒙古国科技教育文化部文化司司长达·钢特木尔(DAMBA GANTUMUR)表示,中蒙在文化交流方面是平等的,也是共同发展的,所以不但应该把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蒙古文,还应该把蒙古国近代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民族》杂志社负责人、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秘书长包胜利就中蒙的合作领域、教育人文学术交流、青年与地方人员的交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蒙之间一定要找到一个跨越历史、着眼未来的共识,并指出中蒙的文化交流有独特优势,即应重视发挥跨境民族的积极作用。
由文化部外联局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建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于2016年起牵头组织“阅读中国”沙龙系列活动,活动每期将以一个国家或一个语言地区为主题,以外国驻华使领馆为主要合作对象,组织中外双方外交、文化、学术、出版、影视等领域专家、代表、留学生就相关主题开展深入、丰富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思想精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