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莎士比亚“牵手”汤显祖 共叩文化交流新大门

2016年04月27日 10:4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发表重要演讲时多次谈到这两位伟人,他提出,“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如果400年前也有今天一样发达的通讯和交通,穿越时空,当莎士比亚“牵手”汤显祖,两人看到彼此的作品,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不谋而合 两翁同一梦

  一位西方文学巨匠,一位中国戏剧名家,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虽远隔重洋但巧合不断。“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其实有很多共性,这值得中英双方学者研究。”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邹元江表示。

  16世纪,在地球的两端,中国和西方社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深受社会自由思潮的影响,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戏剧大师都在各自的剧作中表现出对人性的讴歌,人文主义精神在他们的作品里都展露无遗。

  在汤显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中,他塑造了一个坚决不向封建礼教低头、为情生死的杜丽娘,展示了他“以情抗礼”的人文主义思想。

  和汤显祖的思想不谋而合,莎士比亚也主张“真情”、“真爱”,塑造了罗密欧、茱丽叶等一批“痴情”的人物形象。

  对于两位大师的共同点,邹元江补充道,“从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到杜丽娘的‘人生在世,怎生叫做吃饭’,两位其实都在关注人生的终极问题。”

  除此之外,巧合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在剧作中运用了“梦境”。

  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在这四部剧中,主人翁或因情生梦,或因梦生情,汤显祖用了巧妙的方法穿插入千遍万化的梦境。

  而另一边,据不完全统计,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至少有99个地方说到过“梦”,《仲夏夜之梦》就是最经典的例子。作品中,莎士比亚借助月光,布置一个梦境,再加上精灵和梦幻自然的描述,改变故事的走向,成功创造了浪漫的梦境。

  无论是人文主义精神还是对梦的诠释,两位大师的剧作都冲破了当时的教条,尽情地展示了时代精神,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至今,他们仍影响深远。汤显祖一曲《牡丹亭》经历代改编演出后,成为各种戏曲形式经久不衰的演出题材,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成青春昆曲版后,无论国内外演出都场场爆满。莎士比亚的作品更是被翻译成了中、法、德、意等100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中有异 各有千秋

  “现在中英都有很多纪念活动,它们引导着大家去关注两位大师的同与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莎士比亚研究专家程朝翔说,“比起相似点,我们更应该关注异处,因为这有利用于双方吸取经验、借鉴不足、相互促进。”

  诚然,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在戏剧结构、悲喜剧表现形式和发展条件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以“传奇”为主,其中的曲文看重音律。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为“话剧”,其擅长的无韵体诗对韵文几乎不要求,反而更加侧重编剧的内容。

  进一步来说,在悲喜剧表现形式上,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处理方法。

  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皆大欢喜是最好的结局,这种思想贯穿汤显祖的戏剧创作。在《紫钗记》中,李益和霍小玉虽历经磨难,但最后终成眷属,幸福结尾。

  而莎士比亚的喜剧和悲剧界限分明,喜剧就是以喜结尾,而悲剧大多以伤结束。例如《哈姆雷特》中的丹麦王子成功复仇杀父凶手,但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莎士比亚也由此创作了“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

  谈及两者的传播范围,程朝翔教授表示:“目前来看,在研究学者的规模、剧作改编数量和影响力上看,莎士比亚戏剧的发展和传播都较为成熟和广泛。”

  汤显祖还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戏剧仍以小规模的方式展示,大多数平民百姓对戏剧演出都是望而却步。

  而在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每天下午两点都有两三个喜剧在不同的地方演出。戏剧俨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人们也逐渐适应着这种休闲生活方式。

  莎士比亚走进来 汤显祖走出去

  刚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永远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作品赏析朗诵会”上,敬一丹、李野墨、赵岭等演播艺术家现场精彩演绎莎翁作品经典片段,以此纪念大文豪莎士比亚。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同一天,在莎翁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上空,袅袅传来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唱腔,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柳梦梅风流倜傥,演绎出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悽婉爱情故事,才子佳人水袖曼舞,精彩的演出打动了英国观众的心。

  这一天,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

  伴随着莎士比亚不断“走进来”,汤显祖也在不断“走出去”。

  事实上,从4月22日开始,来自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的“文化活动周”演出活动就开始在莎士比亚故居花园正式拉开序幕,演出了汤显祖经典剧目《牡丹亭》“游园惊梦”和《紫钗记》“怨撒金钱”选段,以及抚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金溪手摇狮。同时,在斯特拉特福图书馆进行了汤翁图片展,介绍汤翁的生平、艺术成就和汤翁故里抚州的概况。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中国文化,引起了英国观众的浓厚兴趣,赢得了阵阵掌声。

  2016年3月,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邹元江也相继赴纽卡斯尔大学、阿伯丁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这四所大学开讲汤显祖和《牡丹亭》,在英国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让邹元江印象深刻的是,讲座结束后,利兹大学的三个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准备以汤显祖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400年后,他们终于有了交集”,邹元江说,“这个交流的重要意义在于中英双方都可以了解人类共同珍视的文明成果,以加深两国人民的现实理解。”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虽处于不同的地域,但他们都展现了极高的人文主义情怀。他们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

  400年后的今天,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以一种跨时空的方式再次“牵手”,共同叩开了文化交流的大门,共绘中英人文发展的新蓝图。(黄维 程钰)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