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餐药膳学者:将养生融入美食 促中餐走国际化

2016年06月29日 10:5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6月29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如今中餐业发展正从温饱向营养膳食转变,中餐药膳学者日前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膳是中餐发展的新阶段,有助于中餐国际化。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食药养生委员会主席邵刚表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果腹到如今注重营养中餐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邵刚说,所谓药膳食疗并非在饭中添加药。药膳是以吃饭为主,然后加入药食同源的食材,这样既可以起到药的作用,也可作为饭。食疗是以吃饭为一种形式,对人体的某种症状发挥治疗作用,同药膳是两种形式。

  据了解,药膳发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中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焦明耀告诉《欧洲时报》记者,中餐发展和养生文化一脉相承,现在正进入一个吃健康的阶段,而“药膳就是健康加美味”。

  焦明耀说,药膳可以分为处方药膳、大众药膳以及四季药膳等种类,并不能理解为是单纯的吃药,而是科学营养的膳食,“生病还得去医院”。

  “中餐过去的发展过于注重口感,而轻视了营养。”焦明耀举例说,餐厅菜单常年不换,应该是四季四份菜单,不同季节按照不同的方式烹饪。比如涮羊肉,冬天和夏天的汤料就应有所不同,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西餐讲究每道菜的营养配比,而中餐膳食更讲一整桌菜,以及四时五谷下的膳食平衡。焦明耀说,西餐有一个大的弊病,就是什么时候都吃牛肉,缺少中餐文化的大局观。

  “过去中餐是手工业、非工业化,缺乏标准。而做药膳,即可提升健康,也可推进量化标准。”焦明耀认为,因此药膳是中餐发展的新阶段,而且也更有利于推向海外。

  焦明耀告诉记者,去年中国已经将药膳师作为新的工种,是在厨师的基础上诞生的职业。“药膳并不会对中国传统烹饪有负面影响,药食同源,口味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邵刚也提到,药膳食疗应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药三分毒,中药有上万种,而药食同源只有百十种,其他作用明显的都不应该随意使用。因此需要出台药膳的标准化。

  他还透露,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食药养生委员会正在考虑建设专业的药膳机构,以开设养生宴等方式推动中餐业发展,期待未来也能看到海外中餐业加入进来。(董理)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