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戏曲奇葩翻译笑倒老外:单刀会成乡巴佬进城

2016年07月07日 07:43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消息网7月7日报道 台媒称,近日大陆网上一篇《戏曲也走国际范儿?先把翻译关过了吧!》的吐槽文章直指,当下戏曲翻译中存在的种种尴尬,令戏曲行内人也格外叹服。以经典唱段《夜奔》为例,到了国外居然翻译成《Running in the Night》,意即为“在晚上跑步”。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7月6日报道,该文是由北京外语大学学生陈璐和一位学姐共同撰写。陈璐在文里说,自己也是“忍无可忍”才写了这篇文章,“我们经常去看戏,发现翻译是个大问题,词不达意是最常见的,有的时候带外国朋友去看戏,他们经常会被那些英文翻译弄得笑场,我们也觉得好尴尬。”

  说起平时看到的奇葩翻译,陈璐简直是“如数家珍”,她写道:“一般的剧名,如《牡丹亭》、《甘露寺》、《三岔口》等翻译起来还比较省事儿。可一旦剧名里掺杂了人名、事件,英文剧名就热闹了,比如《单刀会》讲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事儿,前面是龙潭虎穴、生死未卜,满眼江水都是流不尽的英雄血,可英文翻译成《Lord Guan Goes to the Feast》,感觉剧情就是一个乡下土财主混进上流宴会发生的种种喜剧,一下就泄了气儿。

  除此,在陈璐记忆里,还有些京剧剧名的翻译,只是把汉字、词语翻译成对应的英文,再拼凑起来。例如,《四郎探母》翻译成《The Fourth Son Visited His Mother》(第四个儿子去看他的母亲),《贵妃醉酒》翻译成《Drunken Concubine》(喝醉了的小妾)。陈璐笑说:“这些简单粗暴的翻译与剧情难以联系到一起,自然让不懂戏曲的外国观众一头雾水。”

  但戏曲翻译中的奇葩现象,听起来趣味性十足,却不能一笑了之。大陆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李嘉珊表示,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的京剧就是猴戏、武戏,就是因为这样的戏没有语言障碍,比较容易看懂;但是近些年来,“文戏”推广海外一事越来越受到重视,戏曲翻译的工作已成当务之急。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