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莲藕浑身都是宝 小暑节气吃藕好处多

2016年07月08日 14: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刘冉阳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刘冉阳 摄)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2016年的小暑节气始于阳历7月7日。而小暑节气的第10日,也就是阳历7月17日即进入了三伏天的头伏(初伏)。总的说来,小暑与头伏的到来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气候特点。而在小暑前后,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其《小暑六月节》中写到,“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形象描绘了小暑节气的某日,热风拂动,竹林喧哗,天色昏暗,雷声炸响,一幅山雨欲来的独特画卷。

  欲度苦夏 先调身心

  小暑在祖国传统医学里属于“长夏”。唐代著名医学家在整理注释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时,对其中《六节藏象论》的“长夏”注解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也。”在《藏气法时论》的“脾主长夏”旁,其注解:“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干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这里的六月为农历六月,意思是指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的脾相呼应。

  广东省中医院主治医生黎创博士介绍,由于这一时节的气候特点,人体在小暑容易出现胃口下降、口干口苦、疲倦乏力,烦躁失眠以及体重减轻等现象,也就是文学作品中形容的“苦夏”。在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古代,人们靠的是通风、少动、调节情绪等方法应对暑热。如白居易的《消暑》一诗,“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深知“烦夏莫如赏夏”,“心静自然凉”的道理,调整身心,才能更好地度过炎炎夏日。这些方法在现代仍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何以解热 小暑吃藕

  在饮食养生方面,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无论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寓意的角度,中国古人都把藕置于极高的地位。古人认为藕“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以此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人格形象,故而被文人墨客所喜爱。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水龙吟》中写道,“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意指自己被贬谪黄州的苦闷中,唯有留恋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的美味,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度年华。而婚礼宴席上的喜庆莲藕,又寓意“佳偶天成”。

  黎创博士指出,中医认为莲藕味甘性平,能治疗苦夏之病。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藕“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甚至具有一定解毒功效,外敷还能治疗冻疮。近代中医伤寒学、温病学大家丁甘仁在治疗暑温、湿温之病时,均用鲜藕四两,切片入煎。体现了生藕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的功效。

  莲藕煮食的方法众多,例如《随息居饮食谱》中介绍了两种煮食方法,其一,用砂锅小火煨烂后,加入白蜜(一般指结晶后的洋槐花或椴树蜂蜜)适量,小火收干可食用。这种做法最补心脾;其二,老藕熬藕汤常常饮用,特别适于“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此外,自制藕粉“为产后、病后、衰老、虚劳妙品”。清代才子袁枚喜欢吃嫩藕,认为其“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

  藕尖是没有成型的嫩藕,也叫藕带。《本草纲目》中介绍藕带“功与藕同”。藕带与莲藕一样,都是小暑节气的应节食物。

  入膳防暑 莫若荷叶

  莲藕能医苦夏,同气连枝的荷叶荷梗也不甘示弱。夏季又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荷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荷的很多部位还具有药用价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张彦红解释,此季阳气最旺,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预防“中暑”、“上火”,其中荷叶、荷梗入膳正当时,不仅清暑热,且可防中暑。

  荷花也叫藕花,其根称藕,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地下肥大根茎,根茎之节成为藕节;藕花的果实成为莲子或莲实;带壳莲子老熟后落入淤泥中,成为“石莲子”;莲子去掉外面硬皮称莲肉;处方写莲子一般均指莲肉;莲子中间的清嫩芽称为莲子心;荷塘水面圆形叶片称为荷叶;荷花的莲托称莲房(莲蓬头)。

  张彦红说,莲花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植物,全株皆可利用,每一个部位皆有其特殊功能,可降火气、清心、止血。不过,莲花虽然各部位可入膳,但也有禁忌。莲子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中老年人、体虚、失眠、食欲不振及癌症病人,大便燥结者忌服。不能与牛奶同服,否则加重便秘。莲子心味苦性寒,有清心火,止遗精的作用,对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的失眠患者。但不适合体质虚寒之人。

  “在‘荷’的各部位中,具有解暑作用的主要是荷叶及荷梗,在方剂学中就有两个经典的方子。”张彦红表示。在方剂学中,就有一个“清络饮”,方中包括鲜荷叶边,鲜银花,丝瓜皮,西瓜皮,鲜扁豆花,鲜竹叶心等。一起煲煮,可以祛暑清热,治疗暑热伤肺,身热口渴,头目不清,头晕头胀等。治疗中暑轻症。高温作业的人群,可用来代茶饮,预防中暑。

  荷梗亦可防中暑,在方剂学中也经典的方子,即“清暑益气汤”,方中包括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西瓜皮、粳米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疗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治疗暑热耗伤气津者。( 严慧芳)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