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华人珠宝设计师陈世英:将东西方文化融入创作

2016年07月29日 13:2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英国《华闻周刊》)
(英国《华闻周刊》)

  中国侨网7月29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提到珠宝设计,很多人眼前可能会浮现出各种璀璨耀眼的宝石,它们色彩鲜艳,切工精湛,同时也拥有遥不可及的价格。但除此之外,珠宝设计这项古老的工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作为来自中国香港的珠宝艺术家,陈世英把自身的东方背景巧妙地融入了珠宝设计的世界,将东西方文化在其独创的珠宝作品中融合,这也使他成为了东方珠宝设计圈里不得不提及的代表人物。

  没上过正规珠宝设计课程,却独创一派

  陈世英的珠宝设计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独创了“世英切割法”。这一技术,让他成为2012年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中首位及唯一获邀参展的华人艺术家。但谁能想到,拥有这样成就的陈世英,其实从未受过专业训练。

  因为家境清寒,他只短暂地当过雕刻学徒,一路走来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以及对宝石雕刻的热情,慢慢摸索。凭借着对艺术的敏锐触觉,再加上多年对各种宝石和雕刻工法的钻研,终于,他在1987年独创了“世英切割法”,受到国际珠宝设计界的关注。

陈世英作品(英国《华闻周刊》)
陈世英作品(英国《华闻周刊》)

  “世英切割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世英切割法”的出现是陈世英从一次摄影展中得来的灵感。他发现摄影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曝光和特殊效果,将一个人物的影像变成好几个交叠的影像。他开始思考宝石雕刻可不可以也呈现类似的效果呢?为了这个技法上的“梦想”,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去钻研,从宝石的切割来计算折射角度,终于创造出独特的“世英切割法”。

  “创作人不是工人”

  在创作的道路上,陈世英从学徒时期开始打下基础,临摹各种中国传统吉祥物和宗教图腾,接触的材料也是翡翠、玉石等等。后来,他在欣赏了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后得到启发,开始接触西洋的雕刻技法。

  陈世英坦言,经历了三十年的浮沉,现在对他而言,西方就是东方,东方就是西方,因为东方与西方都在他血液里流动,这些养分只是为了帮助他创作,帮助他在不同的材料上展现思想,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

陈世英作品(英国《华闻周刊》)
陈世英作品(英国《华闻周刊》)

  在陈世英的作品中,时常出现花朵、蝴蝶和鱼类等实质的自然物,他也会运用一些神话中的形象来表现内心对大自然的尊敬。《飞天》就是这样一个作品。陈世英曾经在当学徒时看过很多敦煌的书本和画册,也时常用珊瑚临摹这些作品。然而,今日的心境已经与过去不同,时代也不同了,人们开始关心自然和宇宙。在作品《飞天》中用源源不断的星河代替传统的飘带,黄钻象征太阳与大地,而绿宝则代表着健康和生命力。所以,制作《飞天》的意义就是表达自然的力量:云、雨和丰收的象征。

  走在珠宝设计这条道路上,陈世英有着不同的执着,他不计较宝石的价值与自己付出的时间成本,全心投入在创作的世界里,对创作有一种尊重。他坚持用心与媒材对话,尽可能地不破坏宝石原有的样貌,却又完整展现出每个宝石不同的特色。

  “因为创作人不是工人。”他说,创作人是有灵魂的,需要用生命跟艺术一起呼吸。( 吴若慈)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