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东方红圈”拔罐成新网红 中医国际化迎契机

2016年08月12日 07: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字号:

    菲尔普斯在比赛中,肩头的拔火罐痕迹明显。  

  因为“飞鱼”菲尔普斯、白俄罗斯游泳选手桑科维奇等奥运健将身上的“东方红圈”,中式拔罐意外成为里约奥运会上的新“网红”。

  前中国国家游泳队队医介绍,拔火罐作为一种静态疗法,基本不需要运动员投入体力,其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特别对急性损伤效果较好。不过,有医师提醒,孕妇、小孩等体质虚脱之人并不适合拔火罐。

  实际上,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保健及防治现代疾病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专家认为,一个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共同补充发展的中医药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

  菲尔普斯“代言”

  拔罐蹿红里约奥运

  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媒体镜头捕捉到许多运动员身上都有拔罐留下来的红色圆圈印记,这其中便包括美国游泳健将迈克尔·菲尔普斯。而美国男子体操选手阿历克斯·纳多尔更是在自己的Instagram上晒出了拔火罐的照片,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让我今年保持健康的秘密武器,它的效果比我此前花钱做的其他治疗都好。”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享受着全球最先进、最前沿的运动医学护理的运动健儿成为古老中医疗法拔火罐的“粉丝(fans音译)”呢?

  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康复中心主任曹海波表示,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拔火罐目前是国内运动队常用的恢复体力的方法之一,它能有效缓解运动员肌肉紧张,消除疲劳,特别是对急性损伤的效果较好。

  他说,所谓神秘的“东方红圈”就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或抽吸,排出罐内空气,使罐附在皮肤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而留下的。

  曹海波曾在2008年、2009年担任中国国家游泳队队医。他介绍,中国各级运动队的队医基本都是中医或运动医学专业出身,在运动员出现伤病或在训练结束时通过中医按摩、针灸、拔火罐、电疗、中药热敷等方式对其进行放松,一般来说多重疗法配合进行。

  “不同于临床医学,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后,还要坚持训练。而中医的康复疗法是一种静态疗法,运动员不需要再投入体力,可以给他们更多的休息机会。”他补充道:“相较于西药,中医用药也更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兴奋剂等违禁药物的摄入。”

  不少百姓自备器具

  医师提醒体弱者不宜

  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的马春荣平素爱好中医学,退休后家人就成了她中医理疗的“实验田”,她常备有两套拔罐工具,一套玻璃罐的,一套真空塑料罐的。“拔罐能够排毒强身,平时感觉感冒了或者肌肉酸痛了就拔上几罐。”她说。

  在中国,拔罐这一拥有3000多年历史、操作简单的疗法早就步入千家万户,和马春荣一样,很多家庭都自备拔罐器具。

  “拔火罐作为一种保健手法是可以普及的。”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齐建卓同时强调,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拔火罐,孕妇、小孩、体质虚脱的、有皮肤病的、有出血倾向的,都不适合拔火罐。

  “如果拔罐过后皮肤表面出现细小水泡,就是留罐时间过久造成的罐伤。水泡直径超过1厘米就必须要进行处理,否则会导致感染。”齐建卓说:“留罐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还要根据病人在罐内的皮肤状况在此时间范围内调整。”

  医生提醒,家庭拔罐需要注意:如果使用抽气罐,抽气时不要抽得太重,并不是罐吸皮肤吸得越紧越好;二是家庭成员最好单独一人一套,使用后,要注意消毒;拔罐时要找痛点进行拔罐,不要自己找穴位。

  在康复科,需要拔火罐的病人主要以颈腰椎劳损、肌肉疼痛为主。此外,拔火罐还可以治疗风寒感冒、麻木、局部有瘀血、面瘫等病症。拔火罐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保健手法。

  随着中医康复疗法的深入人心,许多美容院和spa会馆都开设了拔火罐、刮痧、推拿等保健项目。对此,医生提醒,要选择消毒严格、具有专业资质的诊疗场所,避免断症及手法不规范造成的身体伤害。

  “总之,无论是拔罐还是其他理疗手段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能够缓解病症,但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葛优躺’,如果平时不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再好的保健方法也不能发挥作用。”齐建卓说。

  中医药产业迎发展契机

  全面走出去仍任重道远

  里约奥运会上拔火罐的“走红”似乎成为中医药学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但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医在海外长时间受到主流医学的排斥。相关专家表示,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体系,并没有高下之分。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们反思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天然药物进行治疗、回归自然的观念渐入人心,这是中医发展的契机。”从业20余年的老中医邵建斌说。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彭敏认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医想要获得全面发展并赶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在国际医药学界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必须通过不同途径研究与开发新药并与国际社会接轨外,另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努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华民族医药学,促进和实现中华民族医药学的现代化。

  “现代化一定不能西医化,要保持中医药的根本特色。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经济实力和基本国力尚不够雄厚,国际市场上一个新药(特别是美国FDA认定药品)的研制需要投入1-3亿美元的资金水平支持,这在我国难以达到。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突出我国医药学的自身特色,在实现我们民族科学文化振兴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医药学的生命力。”彭敏说。

  目前,国家已经将发展中药现代化列为基本国策之一。首先,在中药及其产业化发展方面有许多的重大科技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解决经费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采用灵活的多渠道投资方式,专家建议建立中药基础研究基金和应用开发基金,利用这些基金可以逐步形成健全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进入促进中医药产业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其次,在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充足的人才储备正逐渐成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专家建议,需抓紧全方位中医药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加强现有的高等中医药教学机构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条件;充实完善中医药学的教学内容;建立完善多级教育体制,以满足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也需要来自社会公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加强中医药理论和知识的传播与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可通过创办专业杂志,组织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会议、促进医药学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记者 徐文婷)

【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