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成龙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华语电影走向何方(图)

2016年09月06日 16:3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6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9月4日的一则消息让华语世界为之一振。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8月30日晚投票选出了本届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得主,现年62岁的华人动作影星成龙成为得奖的4人之一,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不得不承认,此次成龙获奖无疑对华语电影界是一个喜讯。

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图片来源:资料图)
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法国《欧洲时报》资料图)

  成龙获小金人为华语影坛注入“强心剂”

  切实的讲,当前国际影坛动作片领域成龙毋庸置疑是成就最高的,此番收获奥斯卡也从侧面表明了美国主流社会对他的认可。凭借《红番区》成龙在好莱坞一炮走红,这部电影不仅将一个新的功夫风格带到美国,还对中国贺岁电影的启蒙起到了重大影响。短短几十年,成龙通过《尖峰时刻》、《警察故事》、《我是谁》等动作电影在欧美市场“圈粉”无数,成龙也正式接过李小龙的枪,成为中国功夫新的代言人。

  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即是对成龙个人为电影所做贡献的表彰,也是对曾经辉煌的中国功夫电影的一种纪念。华语电影伴随着李小龙而走上国际舞台,“功夫”也作为一种形象输出,成为了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中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寄托。

  李小龙的英年早逝,导致后来中国功夫片一个时代的没落,文化影响力为之大减。尽管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演员,费尽心力将中国功夫片推向世界。但不得不承认,功夫电影的辉煌时代依旧停留在李小龙那里。近年来,李连杰处在息影状态,甄子丹等华语功夫演员也未在国际市场有明显建树,中国功夫电影就只剩下了成龙一位在勉力支撑。

  在华语功夫电影日趋没落的时代环境下,此次成龙获得国际影坛最具分量的奥斯卡小金人无疑是给华语电影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如果能以这次获奖为契机,反思如何将更多的华语电影推向世界,才是成龙获奖的另一重要意义。

成龙主演电影《尖峰时刻》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成龙主演电影《尖峰时刻》海报。(法国《欧洲时报》摘自网络)

  寻找中西融合点或更重要?

  其实,奥斯卡金像奖对于华语电影世界来讲一直是一个比较尴尬而无奈的现实。华语电影在世界各大国际电影节上频频折桂,金熊奖、金棕榈奖、金球奖等等。单单就是这个奥斯卡奖,多年以来却仅有少数几部华语电影获得殊荣。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似乎有一种要“放弃治疗”的节奏,2015年中国最终选择推荐浪漫喜剧《滚蛋吧!肿瘤君》参选第88届奥斯卡。但就美国媒体评论称,中国早该知道,这样的影片根本没有机会。仿佛小金人离华语电影届越来越远了。

  反观目前已经收获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人,如成龙、李安,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电影人。2001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最终收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震撼华语影坛。尽管这部影片带有丰富的中国元素,但在电影上映后各方评述分析称,这部影片牢牢地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仿佛为西方人量身定做了两对主角和两条线索。故事情节包含了柏拉图式的爱情、莎士比亚式的对白以及崇高的人文境界都恰中西方世界的要害。此外,影片的配乐由旅美大陆作曲家谭盾谱写,兼容东西方流行文化的李玟负责以中、英文演唱主题曲《月光爱人》,搭配相当新鲜。

  可以看到,《卧虎藏龙》的成功并不在于李安展示了多少中国元素,而在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众多美国人理解和接受这种展示。李安并非“地道”中国人,长期的西方生活让其能够恰当的找到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点,从而将东方的文化带入西方世界。

  成龙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如此受欢迎,一方面与其个人在功夫片方面的努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中西文化及价值观的把控。成龙是香港人,长期接受中华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这或许对其能顺利打进好莱坞起到了重要帮助。

电影《卧虎藏龙》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卧虎藏龙》海报。(法国《欧洲时报》摘自网络)

  华语电影能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5年12月31日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据统计,2015年中国国故事影片产量686部,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81部,其中国产影片47部,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

  如此大的影片产出,如此巨大的商业电影市场,如果按常规逻辑人们可能认为中国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得奖大户,但现实结果却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最佳外语片奖60年以来,在300部提名影片中仅有2部中国影片获此殊荣,这着实令人感到尴尬。

  但现实想想也无可厚非,正如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曾分析称,中国电影在奥斯卡几乎颗粒无收,原因之一即在于传统上,奥斯卡评委会更倾向于欧洲影片,并且中国拥有巨大的、相对封闭的市场,所以电影制片人更倾向于出品针对本土观众而无需迎合国外市场的大众化影片,这使得中国出产的华语电影难以引起西方社会的普遍共鸣。

  这种情况下,华语电影未必一定要刻意的迎合美国人的口味,专心走好属于自己的风格或许更为重要。

  正如印度,印度电影在奥斯卡的获奖也是屈指可数。但宝莱坞电影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主打歌舞风格的印度电影也得到了国际范围的认可。印度人并未纠结于奥斯卡,反而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电影制作风格。

  这是否能给予华语影坛更多的启示呢?中国电影业是否也应当渐渐放下对奥斯卡的执念,把更多的目光转向观众,制作更多属于自己风格的脍炙人口的良心之作?目前看来,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电影工业还未成型,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