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400年后,“造梦者”汤公莎翁再续前缘

2016年09月26日 11: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新华社南昌9月25日电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各具特色却又形神相似的两种文化的交集与碰撞,必将为多彩的世界文化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25日上午,出席“当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主题活动的中英双方达成了如此共识。

  在上午的活动中,抚州市与斯特拉福德区签订了进一步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中英方学者进行了“莎翁对话汤公”文化交流,与会嘉宾还共同参观了“永恒的莎士比亚”图片展和汤显祖生平和艺术成就展。据悉,这是24日至26日在抚州市举办的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

  2016年是中英两国共同纪念两位世界戏剧大师的“元年”。然而很多人都好奇,让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身后400年“牵手”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发现,不光是同年逝世的巧合,两人作品中大量的“梦”元素也是缘起。

  汤显祖一生创作了四部半剧本,其中《牡丹亭》《南柯记》《邯郸梦记》和《紫钗记》皆由明代传奇小说改编而来,剧中均有梦境。以《南柯记》为例,全剧共44出,只有10出用来表现现实,其余都是在写淳于棼在蚂蚁国的悲喜梦境。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有很多“梦”,比如,《暴风雨》中凯列班的梦、《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的梦。

  但专家认为,两人剧中“梦”的意象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汤显祖的“梦”体现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而莎士比亚的“梦”更多是一种铺垫。

  “汤显祖常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在汤显祖眼中,梦亦是现实,‘人生如梦’其实是‘梦醒无路可走’的另一种表达。”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认为。

  中国抚州汤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介绍,汤显祖写“梦”是以梦来写理想,他后期创作的《南柯记》《邯郸记》还融入了宗教思想,用于诠释“人生如梦”的境界。

  “以‘梦’的出现,作为对事件后续发展的一种预兆。这种表现手法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很多见。”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叶扬举例说,在《理查三世》中,理查登基后曾梦见所有被他杀害的人化作幽灵,并对他说“要看你绝望而死”。理查醒来后大吼“这不过是梦”,但依然在与反对者展开的激战时被杀。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区鉷发现,莎士比亚喜爱借助月光,布置一个梦境,改变故事的走向,《仲夏夜之梦》就是最经典的例子。

  尽管“造梦”手法不同,两位巨匠“追梦”方向却是一致的——歌颂人性中的真、善、美。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教授黄振林认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是“造梦”的先驱者。“汤显祖借‘梦’表达人们追求平等、自由、幸福的愿望,与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对人类和爱情的赞美,思想上高度一致。”

  利兹大学学生演出团艺术总监史蒂夫·安塞尔也发现了这种相似。25日晚,由他改编自《南柯记》的《梦南柯》将在抚州市汤显祖大剧院演出,献礼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活动。“选择《南柯记》进行改编,是因为它与莎士比亚的文本非常相似,人物和情感同样复杂和隐含。”

  “我们希望对《南柯记》的改编能成为一个开始,让中国戏剧以及戏剧遗产更多地被西方认识,并像欧洲戏剧历史一样得到世界的重视。”史蒂夫·安塞尔说,或许,未来英国戏剧系学生对于汤显祖的认知度会如同对于莎士比亚的认知度一样。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双方扩大交往的重点。”抚州市市长张鸿星在此间举办的共同纪念活动上表示,未来汤显祖故里抚州也将继续发力,通过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使汤翁的文学作品进教材,经典剧目进校园、进社区,让汤显祖走进群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袁慧晶)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