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客家木偶传承中的年轻面孔 托起传承希望(图)

2016年10月13日 10:4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小沙弥下山的新剧创作中,年轻演员正在排练,融合了新话语方式和新生活态度的提线木偶戏不久将进入大众的视线。(《福建日报》资料图)
    小沙弥下山的新剧创作中,年轻演员正在排练,融合了新话语方式和新生活态度的提线木偶戏不久将进入大众的视线。(《福建日报》资料图)

  作为客家木偶的发源地,今年夏天,在上杭县白砂镇大金村,来自闽西的木偶艺术研究专家、木偶艺术爱好者、各木偶艺术团发起旨在拯救客家木偶戏文化的倡议——《拯救客家木偶戏文化宣言》,呼吁全社会共同传承、拯救木偶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

  这份倡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二是扶持民间木偶戏发展;三是建立客家木偶戏生态文化圈;四是加强木偶戏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上杭客家木偶传习中心,年轻学员正在69岁的刘金寿(左)的带领下练习提线木偶。刘金寿12岁开始学习木偶表演,是福建闽西乱弹木偶代表性传承人。
在上杭客家木偶传习中心,年轻学员正在69岁的刘金寿(左)的带领下练习提线木偶。刘金寿12岁开始学习木偶表演,是福建闽西乱弹木偶代表性传承人。(《福建日报》资料图)

  客家木偶自明初由浙江传入闽西上杭白砂大金村,由此逐渐向外流传至闽西各地,并随着客家民系的壮大而传播至闽南、广东、海南、江西及台湾等地,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五百多年来,客家木偶戏由民间艺人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根植于广大客家山区,成为客家人记忆中抹不去的乡愁。在木偶戏兴盛时期,客家地区纷纷成立木偶戏班,走南闯北,形成了一个以客家祖地上杭为中心的客家木偶戏发展圈。

 一位70多岁的客家提线木偶老艺人,正在接受龙岩当地大学生的访问。
一位70多岁的客家提线木偶老艺人,正在接受龙岩当地大学生的访问。(《福建日报》资料图)

  据统计,清末民初仅龙岩市所属七个县市区就有148个戏班,其中上杭86个,而白砂有45个,占了全县一半多。上杭白砂镇大金村的“田公堂”是闽西目前发现的唯一供奉木偶戏神的庙宇,当地和周边木偶艺人自发组织的纪念傀儡戏神“田公元帅”的“田公会”在此召开,逐渐形成了以白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闽西傀儡(木偶)社群,大金村也成为客家木偶的发源地。

在一年一度的提线木偶巡演上,人群中年轻面孔的出现,为古老的木偶戏增添了几分活力。
在一年一度的提线木偶巡演上,人群中年轻面孔的出现,为古老的木偶戏增添了几分活力。(《福建日报》资料图)

  受到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冲击,客家地区的木偶艺术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甚至面临随时失传的境地。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杭县开展木偶戏整理与研究工作,挖掘出1000多部木偶戏本,但是木偶戏班逐年减少,目前在上杭保存下来的木偶戏班(团)不及十个,这些戏班为木偶艺术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更多更年轻的木偶艺术爱好者和研习者的出现,是客家木偶戏传承的希望。(王毅)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