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说相声打快板 德国小伙中文“逆天”(图)

2016年10月18日 13:5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倪克(图片来源:德国之声电台网站)
倪克(图片来源:德国之声电台网站)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17日发表题为《说相声、打快板——德国小伙中文逆天》专访称,学习中文仅五年的倪克已是中国曲艺李派快板书的第四代传人。这位外表时尚帅气的德国小伙为何喜欢中国传统曲艺?德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种表演的?以下为专访全文:

  倪克:五年前,我开始在波鸿鲁尔大学里学习中文。2013年,我读大二时参加了在慕尼黑举行的"汉语桥"中文比赛,要表演一项才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征询我中国女友的意见,她建议我表演相声。那个时候,我对中国文化还不太了解,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声。因为女友爸爸也爱好相声,他们就给我推荐了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经典段子《逗你玩》。在那次比赛中,我见识到了别人表演的快板,之后又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张志宽先生的表演,觉得挺有意思,就想自己学了起来。我还请中国朋友帮我从淘宝上买了一副快板,但是发现自学也学不明白,后来才正式拜师。就是这样通过多听多看渐渐喜欢上了快板。

  德国之声:现在对这项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感兴趣的现代中国年轻人好像都不多了……

  倪克:是啊!年轻人更愿看电视剧、娱乐节目等等。传统的快板一讲都要十几、二十分钟,愿意听的年轻人很少。但是,快板也有一些小段子,说一些社会问题什么的,我觉得挺好的。但是可惜的是现在在电视上基本已经看不到这种表演了。

  德国之声:你认识同是波鸿鲁尔大学毕业的、现在在中国网络上开辟一片天地的阿福Thomas吗?

  倪克:认识,他是我同学。我也看过他的几个视频,觉得做得不错。他说到不少社会现象,比如呼吁年轻人尊重老人等,我觉得挺不错。

  德国之声:你有想过和他一样运用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让更多人认识你和快板吗?

  倪克:他拍的视频是年轻人爱看的那种段子。我的快板可能不会吸引太多观众。当然我也可以拍一些外国人说中文的搞笑视频,但是现在感觉没什么必要,只是想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

  德国之声:言外之意就是还不想红?

  倪克:我觉得阿福也不是想红,他可能就是喜欢拍视频,看着也挺自然,没有任何架子。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了。学习传统艺术也要有原创的东西,我现在可能还没达到这个水平,但是我想以后能用快板说一些更有时效的东西,比如德国社会的问题。

  德国之声:你在表演节目的时候曾说过想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让更多人认识你,是不是更有帮助呢?

  倪克:有粉丝或者认识我的人多了当然是好事。我也会更有动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女友学的是德语,她在读博士,也有意致力于两国的文化交流,消除德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我也想更多的中国年轻人了解甚至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可能会一起做一些事情。

  德国之声:既然是两国交流,那你想如何让德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曲艺呢?

  倪克:我上个月在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的中国曲艺晚会上表演时,发现台下也有几个德国人,他们可能听不懂,但我觉得他们笑得也很开心。网上其实有不少老先生的段子,很多还有英文翻译呢,但是还没有德语的,所以我也一直想把一些段子翻译成德语。但是可能比较难,因为一些梗和包袱与中国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但是我可以尝试从三到五分钟的搞笑小段子翻起。其实德国六七十年代也有类似相声这种表演形式,一个逗,一个捧,比现在的Stand-up comedy(单口喜剧脱口秀)更有内涵。

  德国之声:毕业之后想去中国发展吗?

  倪克: 有这个想法,毕竟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大。比如我很喜欢北京,可能会去一家在中国的德国公司工作。而且北京的曲艺老师多,可以继续在业余时间学习。

  德国之声:还是想在公司工作,没有想过把爱好变成职业?

  倪克:目前是这种想法。还没想靠艺术赚钱,毕竟还是要赚钱养家。感觉当网红不太靠谱,还是想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可靠工作。当然,通过爱好有些收入也好,顺其自然吧。

  德国之声:最后想问问五年之内能说一口这么流利地道的中文,有什么窍门?

  倪克:还是要多听。包括我学习快板,也不只是背台词,就是反复听,反复看。其实我也没有背过中文的语法,多说多练才行。刚学中文时就认识了我的女朋友,每天都和她用中文交流。光找一周见一两次的语伴可能没太大用,如果没有对象的话,找个说你学习语言的好朋友也行,关键是要有语言环境。

  采访对象简介:27岁的倪克(Niklas Donath)目前就读于波鸿鲁尔大学的东亚经济专业。学习中文已有五年的时间。在2013年的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大区赛中夺冠,2014年,倪克在中国拜师正式学习快板,成为中国曲艺李(润杰)派快板书第四代传人。2015年,荣获第二届"武清·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的二等奖。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