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环球旅游

做清迈故事的主角

2016年10月19日 17:3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清迈,大大小小的艺术类建筑成为绝美风景。
清迈,大大小小的艺术类建筑成为绝美风景。

  尽管与芭提雅、普吉岛以及曼谷同属于泰国旅游胜地,但处于泰北、身为泰国第二大城市的清迈,无论气候、城市文化、风土人情和城市特色都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

  泰国南部地区的喧嚣、奔放和不夜城在清迈并不多见。这里有宁静的夜晚、万紫千红的御花园、广阔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加上地处闻名于世的金三角地区,邓丽君又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清迈,是东南亚国家旅游一块难得的清静之地。 

古迹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古迹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清新淡雅的泰北城市

  清迈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誉天下,这个泰国第二大城市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是东南亚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这座小城安静,淡雅,空气干净清新,令人舒畅。这里有泰国国王避暑的行宫和御花园,更多的则是形状各异、巧夺天工近似于艺术殿堂的艺术建筑。

  清迈四周群山环抱,气候凉爽,景色旖旎,古迹众多,商业繁荣。这里没有消磨时间的温柔海滩,没有疯狂血拼的豪华商场,有的只是近乎于凝固的时间和让人心情无比舒爽的安静。来到清迈,你可以毫无目的地在五百年历史的古城中漫步,也可以穿越丛林跋山涉水,更可以在夜晚的街市品味各种美食。

  以自然、宁静和安详为主要特色的清迈,游者可以体验曾经是兰纳王国的独特文化历史,细细地、慢慢地品味这朵清雅的泰北玫瑰。

  进入这座城,游客会发现这里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为著名,有“北国玫瑰”的雅称。在市郊有一处历代国王的御花园,不过如今已经对外开放,万紫千红的各色植物和花卉,已经成为当地著名景点之一。

在清迈,体验大象是游客不能错过的项目。
在清迈,体验大象是游客不能错过的项目。

  邓丽君与清迈城的故事

  尽管清迈久负盛名,但是对于国内游客来说,接触和了解这座城市,依然是近年的事情。其中,红遍华人圈的歌坛巨星邓丽君在这里度过最后的岁月是主要原因。1995年,邓丽君因长期感冒未愈伴随支气管炎引起哮喘发作,于清迈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终年42岁。之前她也曾经来到这里度假和小住。在邓丽君众多的当红歌曲中,《小城故事》几乎人人能唱,当地人士说,实际上这首歌在很大程度上描述的就是清迈。

  邓丽君为何与清迈割舍不断,一有空就来到这个小城?恐怕与这里的华人族裔众多有莫大的关系。清迈华裔多人尽皆知,据导游讲,这里的城市乃至整个泰北片区,华裔几乎占了总人数的80%。笔者曾去过清迈,走在街头,所接触到的当地人士,几乎都表示自己的祖上是华人,认为自己和华人有渊源。

  在市里的一座咖啡店,笔者看见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女孩在十分认真地抄写中文作业,于是好奇地与她交流起来,她告诉我,她们的同学几乎都在学习中文,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导游说,邓丽君过世之后,清迈的游客90%是华人,所以当地人为了经商、工作和交流,都愿意学习中文。

清迈的特色建筑。
清迈的特色建筑。

  湄公河上览三国风情

  清迈市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代护城河,资料记载,这条宽阔的人工河流主要用以防御来自北部的外族入侵。护城河内的古城是当地一大奇景,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建筑以及巧夺天工的各种设施、以大象为图腾的石雕,令这座城中之城显得格外的醒目和耀眼。

  游览清迈,并不仅仅是城中的古迹,遍布市郊的艺术类建筑物是当地的另一大奇观,这些近现代大师们的杰作,在融汇当地建筑文化和民风民俗的精华之下,打造出一座又一座的艺术场馆,这些场馆,里面收集着众多古现代人文自然的物件,例如兽骨、机器、家具、画作等,不作为交易和盈利之用,仅留给后人观赏和了解、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值守,更不用出售门票,令外来游客惊诧于当地的民风和治安状况之好。

  出城后,往北直奔两百公里,便是闻名于世的金三角地区。金三角地带是一处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的湄公河流域地带,两条河流在此交汇,形成自然的三角地带。在水流宽阔的湄公河上,眼前目之及,三国风情尽收眼底。

  清迈小知识

  每年6月~10月,是清迈的最佳旅游季节。这里气候比泰中、泰南凉爽。但清迈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十月当地平均温度维持在20℃~25℃左右。

  清迈有许多活动、节假日,还有各种集市、文化中心、娱乐项目,游客一年到头都能很尽兴。(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陈明)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环球旅游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