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非遗桥头莫家拳:打破传统融入校园(图)

2016年10月28日 10: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桥头一小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莫家拳。(何德和
桥头一小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莫家拳。(何德和 摄)
对女学生,莫锦满也同样严格要求。(何德和 摄)

  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更好地延续东莞历史文脉、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留住东莞人的“乡愁”,作为东莞本土的文化媒体,这当中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为此,我们携手东莞市文化馆非遗部,开启“非遗进校园”系列专题报道,走访非遗在东莞市各镇街进校园的情况,探寻非遗在校园里的活力所在。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桥头。

  从家传拳法变身学校课程

  “嘿、哈!”在桥头镇大洲社区桥头镇第一小学(下称“桥头一小”)的体育课上,笔者见到学生正在学习莫家拳,课上不乏女孩子的身影。打拳时,学生们拳脚生风,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张弛有度,颇有练家子的风范。

  给他们上课的老师莫锦满,既是桥头一小的体育老师,也是莫家拳第六代传人。他一边示范正确的打拳动作,一边说:“虎爪要怎么打才像呢?手腕要翻转起来,手掌不要往下,往下你就没法做往前方抓人的动作了。”

  多名学生认为,学习莫家拳最难的是开头,经常记不住动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莫锦满等老师在教授武术套路的过程中,运用穿插实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莫家拳,从中学到莫家拳的精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莫锦满介绍,教授武术套路都是有要领的,桥头一小从2009年开始,就增加了莫家拳这门课程,除了专门的教材外,还配有教学光碟。提到教材编写的过程时,莫锦满回忆道:“我们几个体育老师,根据莫柏许师傅指导我们的动作,先拍成照片,让学生模仿并练出来。我们再根据学生的动作,编一些动作要领和动作口令,再配上教学光碟。”

  其实,在更早之前,桥头就已经开始尝试让莫家拳走进校园。据桥头文广中心介绍,2004年,桥头一小就已经有莫家拳的兴趣班,那时就有不少自愿报名的学生了。2007年,桥头一小正式将莫家拳纳入学校的常规课程中,利用体育课、课间操等时间开展莫家拳教育。到2009年,桥头就实现了在全镇各中、小学全面普及莫家拳教育的目标。

  因为走进校园,莫家拳从家传拳法变身学校课程,走进桥头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小学生们的一门健身体育课。莫锦满认为,桥头莫家拳“进校园”已处于较成熟的阶段,他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桥头每个学校都有开展莫家拳的课程。有一些学生打得还不错,这些都是将来让莫家拳发扬光大的‘苗子’。”

  这些“苗子”也因为莫家拳登上了东莞市内外的各大舞台。如在去年的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上,桥头莫家拳因独具东莞特色文化元素而被选入体育展示活动。当时,桥头一小的学生每天排练一个小时,连续排练了一个月,终于在这个国际赛事上亮相,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了一把东莞的特色拳种。

桥头莫家拳第五代传人莫柏许。(桥头文广中心供图)
桥头莫家拳第五代传人莫柏许。(桥头文广中心供图)

  练莫家拳让孩子更能吃苦

  莫家拳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使莫家拳具有不同于其他拳种的特质。它的这些特质,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无遗。

  莫家拳自创立以来多用于军阵之中,与之相关的器械有关刀、双剑、双头棍、长龙棍等。六年级的张林涛正在学关刀,他认为学习莫家拳能强身健体,既学会了本领,也可以防身。

  武术是拳脚功夫,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学了武术之后,容易私下“切磋”,但拿捏不到分寸,容易误伤对方。但实际上,如今的桥头莫家拳,侧重于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走进校园,通过传授学生一些武术套路,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一拳法。

  让孩子在学校里长期练习基本功是不太现实的,这一形式也比较乏味,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去学习。桥头文广中心的莫小琼说:“学武术套路的话会比较有趣,而且能完整打一套拳出来,学生肯定会有成就感。现在追求舞台艺术,让他们学武术套路也比较合适。”这些套路既有趣,也能规范学生的动作,保证他们的安全。

  “武德”也是莫家拳的内涵之一,学生们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相互帮助。今年11岁的吴翠茹,年纪不大,却已经练了几年拳。她一开始出于好奇,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莫家拳的资料,在课上学了莫家拳后,还跟几个朋友一起在课外时间练拳,相互学习和督促。

  对学生来说,能上台表演是一种鼓励。罗俊杰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莫家拳,他说:“最开心的是上舞台表演时,我们也常跟着老师出去表演、比赛。”在这个过程中,罗俊杰对莫家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他打算毕业之后继续练习莫家拳。

  一位学生家长对笔者说,他很高兴学校开设了这一课程,原来还担心课外活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后来发现练莫家拳让孩子更能吃苦和坚持,反而对学习有帮助。莫锦满透露,甚至有家长知道孩子在上这门课之后,来问他哪里可以学习莫家拳,这时莫锦满都会推荐他们去莫家拳武术馆。

  “在桥头想学莫家拳,除了在校园,还可以去莫家拳武术馆。”莫小琼说,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武术馆注重从基本功练起,一般要练3—6个月。如果基本功练好的话,再结合学校的这套拳,腿法更有力,拳法更精准,可谓相得益彰。有不少学校的学生也会去武术馆学习。”

非遗展演活动上的莫家拳表演。(桥头文广中心供图)
非遗展演活动上的莫家拳表演。(桥头文广中心供图)

  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统

  受“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观念影响,莫家拳也曾遭遇后继无人的窘境。改革开放后,莫家拳传承人逐步转变观念,到了第五代已经慢慢开始向外姓人传播。至今,在桥头拳界还流传一句“有空坐坐”的话,意思是不管是谁,都可以到桥头免费学莫家拳。

  莫锦满是桥头镇大洲村人,对于将莫家拳发扬光大这一使命,他说自己有一份责任感。他说:“我们村学习莫家拳的氛围一直很好。我在东莞体校毕业后,回到桥头就跟莫柏许师傅学习莫家拳。对我来说,莫家拳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我更希望能深入了解莫家拳的文化精髓,传承莫家拳的武术精神。”

  从2007年开始,莫锦满便向莫家拳第五代传人莫柏许拜师学习莫家拳,因有武术功底,悟性高,加上潜心苦练莫家拳技艺,拜师期间莫柏许将毕生所学都悉数传授给莫锦满。近年来他也辅助莫柏许师傅在校园、社区开展莫家拳教学工作,成为宣传和推广莫家拳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9年,莫锦满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体育教学需求创编了“莫家拳少年团体拳”,并且在全镇中小学得到大力的推广。另外,还把莫家拳融入学生大课间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间操,并多次在省、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选中荣获名次。

  多年过去,莫锦满提到莫家拳进校园的变化与发展时非常感慨,他说:“以前人数比较少,现在推广到校园,莫家拳课程得到了普及,影响力更大了。”

  从2010年开始,莫锦满在桥头推广“莫家拳进校园”项目中,积极参与莫家拳教学校本的编写、动作套路的改良和莫家拳教学工作,他认为,莫家拳已经和他的工作、生活融合在一起,他希望能继承师傅的衣钵,尽自己所能让莫家拳代代相传、名扬海内外。(柯秋彬)

师徒齐练莫家拳。(邹锦考 摄)
师徒齐练莫家拳。(邹锦考 摄)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