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从萌芽到收获 海外华文文学攀登世界文化高地

2016年11月05日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冉文娟)“羑里受囚何日休,裘葛已更又一秋,满腹牢骚难磬竹,雪落花残千古愁。”自1910年起,近20万赴美华工曾先后被关押在加州天使岛。他们在木壁上刻下汉语诗歌,写尽异国羁旅的思乡与无助。业内知名学者饶芃子将之视为海外华文文学之始,至今已逾百年。

  11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300名华文作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对本土而言,它有独特的视角;在世界文学中,它又有挥之不去的民族特征。”饶芃子曾这样表述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之处。华文作家的母体文化基因与异域经验相互碰撞,催开了海外华文文学这朵“奇葩”。

  早期的海外华文文学有着浓烈的“恋乡”情结。作家笔下着墨最多的是游子思乡之切、异国创业之艰、文化冲突之困。现而今,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捷,去国离乡的苦闷渐渐减弱,“乡愁”已不再是华文作家笔尖唯一的倾诉,其创作超越地域、种族,更多地反映整个世界的故事,更深刻地揭示着社会、人性、情感。

  以旅美作家严歌苓为例,她在《天浴》、《扶桑》等小说中展现出对复杂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意识。被莫言评论为“能够把中国的故事和外国的故事天衣无缝地辍连在一起”的华文作家张翎,其作品《望月》、《交错的彼岸》等也将超越文化冲突、寻找思想共性的文学意蕴生动表现。

  美国华文作家陈谦曾说,对一个决定离家去看世界的人而言,“乡愁”的淡化是积极的事情,它说明人们开始融入新环境,有了更多的心灵空间去发现新的美。

  华文作家移居到海外,跨文化体验和世界性视野为他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也正因如此,海外华文文学被许多人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曾有评论家认为,海外华文作家写作不受中国主流文学创作模式影响,创作自由度更高,看问题视角独特,其作品获得国际文坛认可、冲击国际大奖的希望更大。

  一些优秀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也频受国内外版权市场的青睐。张翎的《金山》与多国版权代理商签约出版;虹影的《饥饿的女儿》以30多种语言出版,并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严歌苓每有作品问世,总会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和讨论,多部作品被影视导演搬上大屏幕。

  随着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增多,更多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正越来越广地走进世界各地读者的视野,这也让方块字所凝结的文学拥有了更多的知音。

  百年薪火相传,海外华文文学从滴水之泉终成奔腾之势,而新的时代环境也为海外华文文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汉语热”能否助力掀起华文文学热潮?海外华文文学该如何讲好华人故事、中国故事?新媒体时代下,华文文学又该何去何从……

  在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嘉宾们将围绕“华文寻根、文学铸魂”交流灼见,分享看法,相信思想的火光将照亮华文文学的传承、发展之路。(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