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国校长青睐郑州中小学 称赞校园美学生数学好(图)

2016年11月17日 10:27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你们有什么?我们需要什么?中美校长在自由交流
你们有什么?我们需要什么?中美校长在自由交流

  11月12日至16日,美国大学理事会率领美国中小学、学区校长、教育官员等29名代表访问河南省,这是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团连续11年访问河南省。昨天上午,中美校长交流会上,中美校长代表围绕“创新、交流、合作、共赢”主题进行精彩对话,探讨中美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美国大学理事会官员、27位美国中小学校长和学区负责人,郑州市及新乡市30所中小学的负责人等参加交流会。

  有成就

  签署17份谅解备忘录

  昨天(16日)上午,中美校长见面会在郑州第四十七中举行。美方与中方的郑州九中、郑州四十七中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并现场签署17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增进师生交流,合作开设汉语课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目前,郑州市教育局已与美国洛杉矶ABC学区、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南澳洲等12个国家和地区教育部门签订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协议。郑州市高中阶段合作办学、引进课程项目25个,其中,与美国合作办学的国际班就有8个。”郑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王巨涛表示。

  有观点

  美国校长:中国的学校各有特色,震撼

  美国校长团分组访问了郑州市第九中学、郑州市实验高中、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郑州市第九十六中学、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中原区伏牛路小学和中原区闫垌小学。

  中原区伏牛路小学的汉字文化、闫垌小学的书法让这些美国校长们大赞。在郑州九中进行交流时,“中文化”的概念让美国校长很感兴趣,当场提出签订备忘录的意向。在郑州实验高中,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同学们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精神面貌,让校长们说仿佛回到了美国的高中。

  “这些天的参观交流,我深深被震撼了。我发现中国教育和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里不再是只有数学、外语课程,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学校各有办学特色。非常震撼!”美国校长David说。

  来自波士顿的校长Enva说,学校目前已经引入中文项目,对中国学校有一定了解。“这次来郑州,我很惊讶,原来中国的校园已经这么美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学生为何对数学如此擅长?这个认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

  美国校长Mate则认为,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一样,都很努力、刻苦地学习,老师也都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到中国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们之间会有如此多的经验可以分享。”

  郑州校长:最期待双方的课程交流

  而郑州的校长们对中美校长交流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无疑是课程。

  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研究过美国的小学、中学的科学课程原版教材。“派学生、派教师进行短期访问的游学式交流,目前已经不能满足中美校长之间的深入交流需求。我最期待的是双方的课程交流。”田宝宏说,他最感兴趣的是美国的科学课程是怎么整合的,课程目标的设定、课堂实施的过程等,需要进一步了解。

  “他们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我们的孩子为何数学能力这么强?正因为有了各自想要了解的方面,交流与合作才能更深入下去。”

  “未来我们希望拓宽与美方学校的交流范围、挖潜交流深度,在教师培训、学生交流方面,开拓形式更新、内容更丰富的项目;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展诸如科学、技术、数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深度交流,完善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郑州市四十七中校长叶小耀说。

  有他们

  热心的校长

  支持的教师

  中美交流活动持续开展

  在这次“中美校长交流活动”的签约台上,17份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让大家看到了美国校长对与中国学校长期交流的兴趣,以及未来持续深入交流合作的愿景。但是,田宝宏也有一丝担心:谅解备忘录是双方合作交流的第一步,如何在后续工作中跟上备忘录上所写,还需要双方进一步重视。“所以,我在中美校长对话中就建议,美国的校长们回去后在学校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比如国际部,由专人负责双方的下一步交流合作的细节沟通事宜。”

  郑州四十七中在2000年确立“国际化”办学理念,与美国田纳西州约翰逊大学开展交流合作。至今,郑州四十七中先后派出20多名教师赴美国进行汉语教学。2010年,四十七中孔子课堂在田纳西州西摩尔市国王学校挂牌,目前有300多名美国学生在那里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中美学校之间持续、深入地开展交流活动,需要一个校长的热心,众多教师的理解支持,才能让学生受益。”叶小耀说,约翰逊大学的一位老校长已经80多岁,他当了30多年的校长,对中美学校交流活动非常热心,每年都会来四十七中参观考察。而四十七中每年派出的汉语教师在国外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他们把中国的课程带到美国学校课堂,深受学生们喜爱。“李爱叶老师在美国学校开设的剪纸课、中国书法课,连学生家长都感兴趣。”(张勤)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