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本土戏曲如何创新 讲好外国“西洋故事”

2016年11月21日 08:56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在舞台上以豫剧形式呈现的西方经典名剧,感觉很新鲜、很特别。”11月13日,在第七届黄河戏剧节上,由中央戏曲学院根据瑞典经典戏剧《朱丽小姐》改编的同名豫剧在河南巡演,让许多戏迷耳目一新。

  如何以本土戏曲对外国戏剧进行解读和诠释,讲好“西洋故事”的同时,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戏曲,成了戏曲艺术家们探讨的话题。

  以豫剧形式演绎“西洋故事”

  《朱丽小姐》是瑞典著名剧作家斯特林的代表作,通过讲述性格怪僻的朱丽小姐婚约破裂等一系列情节,讽刺批判了贵族阶级思想作风,揭示了普通人的生存悲剧。

  该剧导演王绍军说,豫剧版《朱丽小姐》在保留原著的故事内容、戏剧结构基础上,改编了时代背景和人物,通过河南豫剧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演绎了发生在河南乡间大宅中的“西洋故事”。“台词的本土化,体现河南韵味,剧中将生活场景欧洲古堡换成中国的大宅门,欧洲古典舞改成民间狮舞等。”

  面对艺术形态的交叉和跨越,主创团队在剧情、舞美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将北欧音乐元素融进中式曲调之中。在表演方式上,给女主角朱丽设计了贴身舞等情节,在语言和动作上,比中国传统戏剧要开放很多。

  培养年轻观众的新探索

  中国戏曲是民族瑰宝。但由于受影视、网络等方面的冲击和人们审美水平变化的影响,面临着年轻戏曲观众流失和观众群体老龄化等诸多尴尬。河南作为戏曲大省,为培养现代观众,开展了中原大舞台、戏曲进校园等相关活动。

  “世界经典名著、名剧影响力广,拥有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改编名著,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创作方式。”河南省廷聚唐派戏曲艺术文化中心秘书长贾高峰说,对于戏曲,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用中国戏曲改编世界精品剧目,可以引起年轻观众的好奇心,并吸引海外观众了解豫剧,这也是豫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发展方向。

  著名编剧、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陈涌泉却认为,用本土戏曲改编外国名著的方式对培养现代观众群体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远远不够。他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时代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本民族戏曲现代化,这才是吸引观众的最根本方式。

  戏曲创新要有“思想性”

  说到戏曲创新发展,“思想性”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认为,戏曲不管如何创新,不在思想内容上下功夫,便如同在沙滩上建高楼大厦,很快就会垮下来。“拿豫剧版《朱丽小姐》来说,创意和舞台呈现都不错,但作品思想性尚欠缺。”李树建坦言,戏曲“现代化革命”的核心在于剧本的思想性。传统经典剧目虽然很好,但多数地方戏曲故事陈腐,仅靠后花园书生佳人的爱情故事,是无法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

  在陈涌泉看来,戏曲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植根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如豫剧《程婴救孤》,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演,成为中国戏剧首台亮相百老汇和好莱坞的出彩剧目,打动了世界不同民族观众。我们要以这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的艺术方式发扬光大我们的戏曲。”陈涌泉说。(温小娟)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