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老舍《四世同堂》英译手稿找到 将据此复原中文

2016年11月23日 10:0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

  《四世同堂》堪称作家老舍的最高成就。但遗憾的是,《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曾经在国内发表过前20段,后13段手稿散佚,而目前国内出版的《四世同堂》这一部分根据删减过的英译本回译构成。两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赵武平在施莱辛格图书馆搜寻到英译者蒲爱德的全书翻译手稿,并据此复原中文,从而还老舍原作应有的本来面目。这部真正的《四世同堂》全本即将由活字文化在2017年2月策划推出,下一期《收获》也将全文刊登。这一新版本,不仅增补了第三部的最后16节,而且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也以1946年初版时的版本为底本,以此尽最大努力完整地再现老舍名著《四世同堂》的原貌。

  连载  只到第三部《饥荒》第20段

  《四世同堂》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不仅是京味儿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作者老舍的巅峰之作。

  根据赵武平介绍,依照计划《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为34段,后两部《偷生》和《饥荒》各为33段,最后合在一起,全书100段。从1944年开始,小说先后在重庆《扫荡报》“扫荡”副刊连载《惶惑》,《世界日报》“明珠”副刊连载《偷生》,上海《小说》月刊连载 《饥荒》前20段。但不知出何原因,《饥荒》的后半部,最终未能发表。

  在致《四世同堂》 日译者铃木择郎和桑岛信一的信(1951年10月15日)中,老舍说:“需要对《四世同堂》全部加以修改,因此第三部不宜发表。何时能着手修改还不知道。现在工作繁忙,无闲暇顾及。这实在对不起各位,但也无奈。”及至“文革”,老舍被抄家后,《饥荒》手稿散佚。此后,再也无人能说清此书原貌到底如何。

  译原稿  合作译稿没有改变结构

  经过几番周折,赵武平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找到了当年《四世同堂》译者蒲爱德在翻译过程中留下的档案。“《四世同堂》英文译稿,冠以‘FOUR GENERATIONS IN ONE HOUSE’之名,打印在相当于A4纸张大小的、薄近透明的白纸上;文稿按先后顺序,每两章或三到五章,整整齐齐分组装于30个乳黄色的文件夹内。”赵武平在回忆寻找译稿过程时说道,“译稿有三部分,即第一部(Book I)和第二部(Book II)的初译稿,以及初译稿若干零页,稿面上有繁密的改动笔迹, 字体潦草,难以辨认;第二部另有一份修订誊清稿,篇幅从32章,缩至31章;第三部(Book III),也就是《饥荒》的全译稿。”

  赵武平说,蒲爱德晚年曾有回忆:“老舍知道,美国人不喜欢篇幅太大的长篇小说,所以我们一起工作时候,他对原书做了较大的删节。不幸,出版社删得更多,一个完整的人物被删去。虽非主要人物,却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就是那个照应坟地的种地人。”可以推测,相比原作,老舍和蒲爱德合作译稿,所删只是枝节,或者意义较轻的段落,起码没有改变结构。

  曾用出版稿  经过大量删改重新组合

  据悉,基于意识形态和文化、文学表述及读者趣味等种种原因,出版商对这本书的英文译稿进行了大量的删改、重新组合以及情节、人名和内容等方面的篡改。那时,老舍已经回国,对编辑的刀斧已然无能为力。他对这个出版后的译本当然不满意。因此,国内现在流行的依据这样的英文版本(哈考特版)翻译出来的内容显然有违老舍先生的原意。但可惜的是,它却似乎又是《四世同堂》唯一能够找到并补足故事的依据。

  赵武平发现,英译原稿第三部《饥荒》原始内容比出版后的英文回译版(哈考特版)多出了九章。当年英文编辑的肢解手段有时是直接删去章节,比如老舍原著的第27章、36章全部被剔除。此外的手段还有删节合并,比如将原稿的23、24两章合并为一章。但第三种手段最可怕,那就是将不同内容和情节重新并列组合,把不同的人、事篡改成另外的内容和情节;甚至把人名都进行了改变,有时候是张冠李戴。这样的部分是最难复原的。

  众所周知,老舍先生是个语言大师,揣摩和模仿他的语言是非常难的。找到英译原稿之后,赵武平深入研究老舍的生平、他在美国的一切,深入研读老舍的全部著作,认真体会老舍写作的风格、遣词造句和展示故事的技巧,仔细揣摩老舍的语气、修辞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这里面最难做到的是将老舍的表述风格内化进自己的翻译,从而真正呈现出老舍作品的风貌。

  译原版  最终效果需要等待问世

  找到《四世同堂》的英文译本原版,对于老舍以及老舍作品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大事件。昨天,北京晨报记者也采访了老舍研究专家关纪新先生。

  对于这一最新版本的出版,关纪新先生认为,这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事件,“《四世同堂》是老舍作品中内容非常丰富的作品,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中,没能与大众读者见面是非常遗憾的,老舍本人也是非常伤心。现在能重新发现、出版,对于读者、研究者对老舍以及老舍作品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译者赵武平无疑是大功一件。”

  与此同时,关纪新先生也客观地谈道,因为译本尚未问世,现在不宜过早做出评判,“从汉语译为英语,再从英语译为汉语,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语言、文学等方面的损失,我们尚不知晓。”此外,“老舍的京味儿风格是很难模拟的”,译者需要对京味儿文学、京味儿语言有较深入的了解,作品最终会呈现怎样的效果,还要等待问世之后,再加以评价。(解辰巽)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