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亲东盟行 “广西声音”传美名(图)

12月3日至10日,由南宁市政府和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的2016年“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走进新加坡、柬埔寨,在8天内共举办了5场文化交流活动、4场戏剧交流展演、3场友好会谈,使南派粤剧唱响于中国文化中心、柬埔寨“吴哥的微笑”剧场,将广西壮绣、壮医、渡河公、壮女赛巧等非遗文化瑰宝带入两国民众视野,成为近年来广西非遗传统文化走出去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一次交流活动。
文化展示大放光彩
凸显文化亲缘,寻求价值共鸣。本次“文化走亲东盟行”的重要内容,就是精心策划南宁市地方戏曲精品之一——南派粤剧《目连救母》到东盟国家展演。该剧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在新加坡、柬埔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演员们一展绝技绝活,将叠罗汉、高台莲花座、三寸金莲和长水袖等南派表演技艺亮相于异国舞台,让两地专业戏剧人员及观众大开眼界,整场演出掌声不断。许多当地群众第一次观看南派粤剧,对八桂文化、南宁文化表达了敬意和兴趣,期待有机会到南宁来交流。
在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启动仪式暨大型粤剧《目连救母》文艺演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受到了新加坡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
体验零距离,掀起南宁热。本次“文化走亲东盟行”期间,壮绣、壮医、渡河公、壮女赛巧等众多广西民族传统技艺深入东盟国家高校、社区,广泛邀请当地民众亲身体验神奇壮医,动手与传承人共同制作渡河公等传统民族手工艺,实现了广西传统民族技艺与东盟民众的零距离接触,在当地迅速掀起了南宁文化热潮。
此外,南宁市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和非遗传承人来到柬埔寨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年学子现场交流,将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表演身段、片段进行现场演绎,引起了柬埔寨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踊跃上台学习、模仿,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各界参与高度赞誉
本次“文化走亲东盟行”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柬埔寨文化艺术部作为柬埔寨站主办单位,对系列活动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等数十家单位和社团观看并参加了活动。
12月5日上午,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总领事王家荣一同在大使馆会见了南宁市文化代表团主要成员。王家荣出席“文化走亲东盟行”新加坡站的启动仪式,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广西近年来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是面向东盟的新窗口,将广西南宁和新加坡的城市合作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搭建中国-东盟文化的优质交流平台做出了表率。南宁市作为面向东盟的重要城市,开展以走亲为主题的对外文化活动非常合适,很有特色,很有效果。”
合作发展达成意向
12月6日,“文化走亲东盟行”走进柬埔寨。7日上午,柬埔寨暹粒省政府副省长尤索披会见了南宁文化代表团,双方就演出交流、人才培养、非遗利用、民族医学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7日下午,柬埔寨站启动仪式暨大型粤剧《目连救母》文艺演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在暹粒省吴哥微笑大剧院举行。尤索披对本次活动所开展的文化走亲项目表示由衷赞赏。她说,这些活动将更好地促进柬中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及合作,她还表达了暹粒和南宁结对子的愿望。
通过“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南宁市文化交流代表团与新加坡、柬埔寨相关单位和机构进行了友好交流洽谈,在文化交流发展方面达成了共识及合作意向:一是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南宁)戏剧交流协作机制。新加坡敦煌剧社希望带英语粤剧到南宁,参加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活动;新加坡广东会馆则表示明年邀请南宁戏剧院参加会馆活动。二是深入进行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等交流合作。柬埔寨暹粒省政府希望与南宁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戏剧演出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柬埔寨阿拉斯机构希望与南宁在文化产业开发、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柬埔寨职业技术大学希望加强与南宁非遗传承人的联系,将壮绣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在校园进行宣传推广、技艺承袭及产业开发等。三是开展壮医产业合作。新加坡中国商会、柬埔寨暹粒省政府表示考虑与南宁壮医开展产业化合作,共同开展医学培训、设立项目站点、利用民族医药技术为社区民众服务等。(林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