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困惑:巢湖民歌究竟该如何唱?

2017年02月24日 16:09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如何落实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让徽派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安徽做出一个大动作。23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徽派非遗保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位非遗传承人的纠结:传统与创新如何统一起来?

  在非遗的传承中,究竟是偏重于传统的继承,还是偏向于迎合市场的创新?对于不少传承人而言,目前还是一个困惑。

  “现在,传统的巢湖民歌唱的少了,创新的多了。对于这种现象,我现在感到很纠结。”23日,就在安徽非遗研究会成立前半小时,64岁的巢湖民歌传承人李家莲坦承她最近几年面临的困扰。

  巢湖民歌作为合肥四大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已传承千年左右。新的环境下,巢湖民歌传唱者和相关活动越来越多。但是李家莲的心里并不轻松。

  “我的纠结在于到底是传播‘传统的’,还是‘新创的’。”传统和创新,应该是统一的两方面,但是李家莲认为,现在新创的巢湖民歌里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比如音域提高了,老百姓接受不了。巢湖民歌传统的艺术特色是短小精悍,音域不宽,容易传唱。而现在新创的民歌,都是为舞台服务的,失去了很多原先的韵味。”李家莲说。

  不过,在这位传唱了大半辈子巢湖民歌的老人心中,原汁原味的传统巢湖民歌所占的分量还是重些。“我觉得词可以填上新词,毕竟要符合这个时代特征,但是曲还是应该坚持老曲。”李家莲认为,传统的民歌原汁原味的巢湖方言多一点,韵味十足,现在新创的民歌,采用普通话,在韵味上还是有些不足。

  “市场不能放弃,但是把民歌搬上舞台后,韵味就没了,怎么样才能找到一种平衡?”李家莲希望新成立的安徽非遗研究会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

  一个关于非遗明天的展望:让徽派非遗走出江淮大地传向世界

  其实,在坚持传统和迎合市场需求上暂时出现矛盾的非遗项目并不仅为巢湖民歌一项,灿烂的徽派文化造就了丰富的非遗资源。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23日表示,安徽非遗资源众多,文化部和中国非遗很多重大的、基础性的工作都是在安徽做的,像全国最早的非遗论坛、非遗普查等。研究会成立以后,希望为今后的非遗保护提供非常好的条件。

  “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站出来,把我所掌握的,毫无保留地交给下一代。” 86岁的“庐剧皇后”丁玉兰在研究会成立现场告诉记者。合肥市非遗保护工作者杨晨表示,今后将借省非遗研究会成立的契机,大力推进合肥非遗的保护工作,加强长三角地区非遗保护的经验交流,让全国乃至世界知道老庐州的文化精髓。

  新成立的安徽非遗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同省外、境外的非遗组织进行交流,让安徽的非遗走向省外,传向世界。(李京鹏)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