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委员和业内人士探寻中国文化“走出去”新方式

2017年03月12日 17:03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李雯婷)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关注度的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随之加快。比如越来越多国家举办中国电影周、中国图书展等。但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存在着传播形式单一、内容比较浅湿等问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否有新的路径和形式?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年度例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和业内人士就此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以柔克刚的太极功夫、余音绕梁的《十面埋伏》、写意潇洒的中国书法……当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展现在全世界眼前时,我们传递出的是一份独特的文化,收获的则是满满的民族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一个恒久的命题,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进行曲。

  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巩汉林指出:“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不仅仅要把中国先进的这30多年来的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推介给他们,同时应该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思想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国。所以我就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成立海外文化传播基金,这样选择一些有高度的、代表现代中国的文化项目走出去;同时,也要选择一些具有优秀传统的、非遗项目的文化走出去。全方位的,不仅仅与高层互动,同时与民间社团互动、与他们的智库以及媒体互动,让他们全方位地了解中国。”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平台,已成为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推手。目前,全球共有30个文化中心在正常运营。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富驻在国人民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据中国文化部介绍,到2020年,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总数将达到50个以上。

  今年,江西画廊协会执行会长何如珍策划的“一带一路”敦煌艺术文献展将借助海外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平台,前往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何如珍表示:“在办展的同时推出讲座、文创产品等衍生品,有助于外国人更好地感知和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展览是文化展示的第一个层面。我觉得第二层面,通过用日用物品来传播文化,加快它的流通速度。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和形象的东西,把它生活化,来推出去、走出去,这可能是最佳的一个传播通道。第三,通过普及性讲座,让更多人能接受、了解敦煌,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第四,一定要利用海外的华人华侨这个层面,来影响到真正的海外的人来了解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这个才是根本目的。”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外合拍电影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方式。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2016年,获准立项的合拍故事片达89部,为历年合拍片立项数量的最高。而这些合拍片在票房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在2016国产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美人鱼》、《湄公河行动》、《功夫熊猫3》、《长城》等8部电影均为合拍片身份,而截至2月底,正在海外热映的中美合拍片《长城》斩获海外票房已累计2.65亿人民币。

  此外,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中国近年来也跻身世界前列。不少由中国主创团队制造的手机游戏产品在国外排名中名列前茅。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中国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也要融汇创新,汲取其他文化的营养,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繁荣。我提议政府更加重视这个数字内容产业的战略性地位。更加支持和鼓励培育、开发更多的原创知识产权(IP,intellectual property),因为最终你会发现,IP是制高点。另外,监管方面也要更加升级,才能符合和应对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二个建议,大家讲文化输出,不是想把中国的IP一定要到国外去开发,也可以用资本的力量去并购国外文化产业的一些好的知识产权、或者好的企业和人才,为你所用,我觉得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为鼓励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中国国务院去年12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提出,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同时,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