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饲养员狄尔瑞:和熊猫“宝宝”一起的1281天(2)

2017年03月31日 10:5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自从1972年4月,大熊猫伉俪“兴兴”与“玲玲”作为中方对美方的友好馈赠被送到华盛顿,美国人就患上了一种名叫“熊猫热”的病,一病就是40多年。大熊猫招人喜爱的外表与萌态为动物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在饲养大熊猫的过程中,美方也在学习研究这集可爱、强大、脆弱于一身的独特生命,研究它们的饮食起居、体格、情绪和性格,为保护大熊猫种群尽一份力。

  遗憾的是,在华盛顿生活的20多年里,这对夫妻孕育的五胎无一成活,“玲玲”也在1992年去世。而“美香”与“添添”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动物园大熊猫的繁育率,在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泰山”“宝宝”和“贝贝”先后出生并存活下来。

  狄尔瑞把“宝宝”称作“奇迹”,这不全是出于饲养员的个人情感,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熊猫幼崽的夭折率比较高,有数据显示,约有25%的熊猫新生儿会夭折,再加上“美香”产子的经历,“奇迹”这个词确实适合“宝宝”。“美香”在2005年产下第一子“泰山”后,在6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再给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添丁。直到2012年9月23日,“美香”产下的一只雌性幼崽不幸夭折。那日上午,狄尔瑞用蜂蜜水将“美香”从幼崽身边引开,另一名饲养员将出生仅6天的小生命迅速送到兽医手中进行急救。10分钟之后,因为呼吸与心跳已停止,兽医只能宣告幼崽死亡。这只幼崽在人们的期盼与希望中降生,它的离去让整个熊猫团队的情绪都受到极大的冲击。“我们一下从天上坠入深渊”,当时狄尔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描述他的心情。在沮丧中,狄尔瑞启程前往中国学习。2013年8月,狄尔瑞与同事还在中国学习大熊猫人工饲养繁育的知识与技能。当获知“美香”快要生产的消息, 狄尔瑞立刻乘机赶回华盛顿。

  狄尔瑞最难忘的时刻是“宝宝”出生那一天。狄尔瑞将在中国进修学习到的把幼崽从母亲身边取走的技能立马用在了“宝宝”身上,他与十几个同事挤在狭小的监控室里连续几个小时关注“美香”生产。“‘宝宝’生下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欢呼庆祝,我们能听到它的啼哭声,它非常健康,这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美妙的经历。”“宝宝”出生两天后,狄尔瑞成为第一个将它捧在手里的人,跟一根黄油棒差不多大,随后它被转交给动物园的兽医团队进行体检。因为熊猫幼崽的夭折率比较高,直到它出生满一个月,熊猫馆的饲养员们才敢长舒一口气。

2月21日,熊猫“宝宝”启程归国前,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工作人员在为“宝宝”准备竹子。   人民视觉
2月21日,熊猫“宝宝”启程归国前,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工作人员在为“宝宝”准备竹子。 (人民视觉)

  许多美国人的梦想是和熊猫一起工作,目前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熊猫团队共有一名馆长、两名助理馆长,以及8名饲养员,他们此前都有照顾其他动物的丰富经验,并接受过饲养大熊猫的专门训练。除了热爱大熊猫,动物园希望饲养员具备全方位的能力,照料得了濒危动物,也可以应付得了普通动物日常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

  回到华盛顿,还有许多工作等着狄尔瑞与同事一起推进。熊猫馆里最年幼的成员“贝贝”不久前断奶,从母亲身边带离,转移到一墙之隔“宝宝”走后空出来的生活区。今年熊猫的繁殖期快到了,“美香”也需要为下一胎做准备。

  美国人患上了“熊猫热”

  时光倒转至1999年11月28日。在为“兴兴”去世举行的记者会上,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任副园长麦金利·胡德森强调,这不是一桩普通的动物死亡案例,“兴兴”所代表的是美中大熊猫工作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合作,大熊猫是美中关系的一个重要象征,“我们都希望这个象征能继续延续它的生机。”因此动物园方面开始与中国方面协商,以租借的形式再引入一对大熊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自2000年12月开始了为期10年的大熊猫合作,大熊猫“美香”和“添添”赴美参与了合作研究。2010年12月协议到期,中方考虑到美国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与美方就新的合作研究协议达成一致。2011年,根据新协议,“美香”和“添添”继续留在华盛顿开展合作研究。

  据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园长丹尼斯·凯利介绍,现在每年有约200万人次来动物园看大熊猫,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通过网络收看熊猫动态直播。对熊猫的热爱也增进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凯利说,每一年他去四川的大熊猫基地,都能看到包括美国在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不仅探访熊猫生活的地方,也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

和熊猫“宝宝”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华裔女孩凯蒂在“宝宝”临行前专程来为它送行。   高石摄
和熊猫“宝宝”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华裔女孩凯蒂在“宝宝”临行前专程来为它送行。   高石摄

  家住宾夕法尼亚州的玛丽·舒尔茨女士因喜爱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熊猫一家,曾三赴中国,其中去过两次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基地。“大熊猫是那么可爱,我甚至感觉和它们有了情感上的联结。”退伍军人巴伦女士住在动物园附近,一有空就往熊猫馆跑,她的最大心愿是去中国拥抱一只大熊猫。

  更不用说像狄尔瑞以熊猫为工作对象的专业人员,他已是中国大熊猫基地的常客。2013年他在一个基地里迎接了两只熊猫幼崽的诞生,中国饲养员都从各自圈舍赶来庆祝。“他们可能已经看过100多次熊猫幼崽的出生,但依然不想错过任何新生命呱呱坠地的瞬间,他们比世界上任何人,甚至我,都更热爱熊猫。”狄尔瑞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去年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这与中国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狄尔瑞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在熊猫保护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美国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宝宝”在美国十分受欢迎,人人都希望它能留下,但它属于更伟大的项目,如果他亲手照顾过的大熊猫的子孙后代最终成功回归野外,那就再好不过了。繁育项目关乎所有大熊猫,而许多动物与大熊猫共生共存,保护大熊猫,保证其有充分的自然栖息地,会使得栖息地生态系统里的所有物种受益,而不是只有“宝宝”一个主角的故事。

  目前大熊猫种群的繁衍依然面临严峻考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作为近年来面临气候变化和自然栖息地消失困境的野生动物的象征,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有1/3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消失,这对其生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保护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关系到全人类福祉的事情,正如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所说,这需要中美两国一道努力。(陈丽丹 高 石)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