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水印木刻亮相英伦 中国传统艺术打动人心(图)

本报讯 春回大地,万物竞生。近期,“水印木刻”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亮相英国伦敦,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为期3周的“梓墨千年——十竹斋水印木刻作品展”通过100多件精美的展品,展示了中国木版水印技艺的历史演变、工艺发展,以及中国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的极高技术和艺术造诣。本次展览不仅让西方观众了解了印刷术的进化历程,也让西方社会了解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继承和发展。
杭州“十竹斋”由明代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创立,他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成为中国版画印刷史上的高峰。20世纪30年代,鲁迅与郑振铎耗时7年编印《十竹斋笺谱》,使一度销声匿迹的十竹斋木版水印重现江湖。2001年,魏立中担任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馆长。这些年,他梳理了中国印刷史上的重要作品,例如唐868年王玠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富春山居图》《十竹斋笺谱》等,再现了古籍和古代书画的风采。《唐玄奘西行图》等木版水印作品也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此外,展览期间,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馆长魏立中在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和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讲学、传授技艺,将水印木刻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介绍给西方观众。25名学员报名参加学习,亲自体验水印木刻。
据悉,世界上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中国唐代咸通九年刊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担任大英图书馆东方部主任30多年的吴思芳对大英藏金刚经颇有研究。她亲临展览现场,与魏立中交流大英博物馆和十竹斋版本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英国诺丁汉市市长Ian Curryer、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校长Cillian Ryan等出席开幕式,对展览给予肯定。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教授托马斯评价:“这是一个有着非同寻常教育意义的展览。或许,有的人仅做浅层浏览,而没有深入观照,冷静地说,是因为它表达的美是简净的。我们常常会忽略: 正是艺术家以其高超的技巧与匠心创造出了美,才给这个痛苦的世界以治愈。”
近年来,十竹斋把“活着的中国版画印刷术”带到了瑞士日內瓦、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和普罗万、印度新德里、西班牙马德里、德国纽伦堡、日本东京和英国伦敦等地,使得木版水印以及其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得到国际认可,影响深远。(陈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