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缅甸青少年的中国“非遗”项目“初体验”

2017年05月05日 1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西安5月5日电 题:缅甸青少年的中国“非遗”项目“初体验”

  中新社记者 刘旭

  灯光熄灭,锣鼓声响,幕布上投射出布景。陕西小雁塔雁园皮影剧院内的20多名缅甸观众立即坐正身体,目不转睛地盯住舞台正中间的幕布。

  4日下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邀请缅甸知名非政府组织雷尊都基金会组派的缅甸青少年代表团一行来到雁园皮影剧院。代表团的23名成员都是第一次到访西安,也是第一次实地接触中国的皮影艺术。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天在剧院上演的是华县碗碗腔皮影戏剧目“三打白骨精”。

  尽管代表团的大多数成员并不能完全听懂碗碗腔的唱词,但皮影艺人专业的操控手法和生动的剧情依然吸引住了台下的观众:孙悟空一出场翻了个跟斗,下面有学生笑着喊道“猴王!”;唐僧师徒四人登场,团员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录像;孙悟空和妖怪打斗起来,齐天大圣随着锣鼓节奏翻起了跟斗,台下的团员也屏息托腮,似是为大圣捏了一把汗。一场表演终了,团员们意犹未尽。

  代表团带队老师杜钦妙佐(Daw Khin Myat Saw)告诉记者,团里的孩子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1987年版《西游记》电视连续剧也曾在缅甸的电视台播放,后来还翻译了缅甸语配音版本,所以在皮影剧院看到孙悟空的故事、听到熟悉的配乐感到非常亲切。

  17岁的丹新奈(Thant Zin Naing)就是《西游记》的忠实观众。“我从小就看孙悟空的故事,一听到音乐的前奏我就觉得自己回到了童年”,他一边说,一边哼起了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

  “我之前听说过中国有皮影戏,但是没想到可以有机会在剧院看到,更惊喜的是可以有机会自己体验皮影表演。”当天表演结束后,皮影剧院安排团员们分组来到后台,在非遗传承艺人的指导下,亲自操控皮影,上演一出属于自己的皮影戏。尽管体验时间不长,但丹新奈仍因此感到兴奋,“我很喜欢皮影戏,(这次体验)让我感受到皮影艺人的不容易,也让我更多地了解到中国文化。”

  11岁的卡拉涟贤伦凯(Garlaplian Sian Lun Khai)是这次代表团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尽管不像大孩子那样熟悉《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他也有自己的“西游偶像”:“我最喜欢孙悟空了!它本来是一只猴子,但是自己努力修行成了佛,而且他特别尊敬自己的师父!”提到孙悟空,他十足兴奋,也正因如此,他在下午的皮影体验中第一个选择扮演了孙悟空。

  “我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操控作皮影,就跟着旁边的师父学,然后自己研究着让孙悟空翻跟斗,边看边学。”卡拉涟贤伦凯手里的悟空在他的操控下随着鼓点翻跟斗,还时不时和旁边的师父、师弟互动一番,引发台下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一场皮影体验下来,他已经是代表团里面有名的“小悟空”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皮影戏,感觉非常有趣,也很开心能有机会亲自体验皮影表演。”体验结束后,主办方向每位团员赠送了一套皮影工艺品留作纪念,卡拉涟贤伦凯第一个举手,拿到了心仪的孙悟空造型皮影。

  西安行程结束后,缅甸青少年代表团将前往北京继续访问。在北京期间,代表团学生成员还将参观北京戏曲学校,体验更多非遗项目。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带队工作人员表示,青少年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类直观、有趣的交流项目,能够激发国外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而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完)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