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文化走进西班牙 让多彩中华文化绽放他乡

中国侨网6月23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当地时间6月21日晚18时,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西南民族大学与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承办的“多彩中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展”在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西班牙“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副司长吴金光等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代办沈滨主持,在口弦琴传承人安宇歌带来的回族口弦琴表演中拉开帷幕。沈滨介绍说,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是连接中国与西班牙的桥梁与平台,本次展览共展出藏族、羌族、彝族三个民族60余件(套)国家级非遗实物、120余张图片以及20分钟视频,展览期间,中心还同步举行“探秘丝路文化宝藏”学术论坛。此外,为了让西班牙观众把中国的“国家级非遗产品”带回家,承办方还印制了七千余张唐卡、羌绣和口弦明信片,并特制了十余种印章现场盖在明信片上,希望带给西班牙观众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为推动中西两国的文明互鉴与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吴金光在讲话中表示,“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友谊的使者,将努力把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努力把中国连接世界的‘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让中国与西班牙友谊与文明之花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尽情绽放。”
中国驻西使馆公使衔参赞黄亚中在致辞中代表使馆向到访的各位嘉宾与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黄亚中表示,中国与西班牙同为文化遗产大国,两国文化交流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今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是两个民族间的文化使者。
开幕式结束后,来宾移步多功能厅,共同参与“探秘丝路文化宝藏”学术论坛。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根秋登子就“唐卡艺术”做了精湛细致的鉴赏分析。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姝丽介绍分析了四川羌族刺绣纹饰的类型、特点及其和口传神话之间的关系。口弦琴传承人安宇歌展示了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口弦琴的演奏方式与历史传说。嘉宾纷纷表示,讲座很有意思,受益匪浅,切身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