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辽宁盘锦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向大学生传授技艺

2017年06月30日 10:24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张立新讲解如何修复满族刺绣服饰。
张立新讲解如何修复满族刺绣服饰。

  核心提示

  在刚刚落幕的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辽宁)盘锦满族刺绣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师张立新以其精湛的满族刺绣技艺吸引了观众与众多媒体的关注。6月25日,回到盘锦的张立新接受采访时表示,非遗展演展示是手段,不是目的。作为非遗项目,满族刺绣仅仅出现在非遗大会上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在实践中活态传承,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来了解并学习。

  一年复制三件满族刺绣服饰珍品

  多年来,传承满族刺绣与修复、复制满族刺绣服饰珍品成为张立新的主要工作。她长年在盘锦、通化、无锡等地传承刺绣技艺,在自己的工作坊以及高校里开设满族补绣、纳纱绣等课程。

  在张立新的办公室高悬着几根可以滑动的铁杆,铁杆上悬挂着一件件她正在修复与复制的满族服饰。她拉动其中一根铁杆,一件形制独特的红色氅衣出现在眼前。张立新告诉记者,这是她根据刺绣镶边、挽袖进行复制的满族女装——氅衣。据张立新介绍,氅衣左右开衩至腋下,开衩的顶端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较为华丽,边饰镶滚繁复,纹样图案丰富。据了解,一年来,她已复制了三件满族刺绣服饰,均为刺绣图案繁复的清代宫廷服饰。张立新介绍,修复满族服饰主要分为底料修补与刺绣修补。修复与复制将运用到多种满族织绣绝技。不久前她在盘锦满族刺绣工作坊复制清代龙袍时,盘锦市非遗保护中心实施了抢救性采录工作。张立新感慨地说:“如果这些传统工艺失传了,真是太可惜了!所以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很重要。”张立新创作的织绣长卷《湿地之都——盘锦》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收藏。她先后在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传授满族刺绣技艺。目前,我(辽宁)省多所高校已开展与满族刺绣相关的文化研究,并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在实践中活态传承满族刺绣。

  向大学生传授纳纱绣补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满族刺绣多以山水、花鸟、草虫、走兽、人物、文字、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为素材,纹样主要为福禄、富贵、吉祥等,反映了满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族刺绣技法包括纳纱绣、包绣、堆绫绣、穿珠绣、贴绣等。针法主要有错针、乱针、锁丝、纳丝、盘金、铺绒、挑花等。2008年,满族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立新在沈阳盛京满族博物馆举办的满族刺绣公益课就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如今提起刺绣,也许人们会感觉离我们的生活有点儿远,可是,当人们真正走近刺绣,会发现这是一种富于魅力的艺术,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通化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小马告诉记者,她师从张立新学习满族纳纱绣一年来,学习到许多有关满族刺绣的知识,并且能够绣制小型纳纱绣作品。眼下她正在绣制的是团花图案,张立新从丝线配色到针法均进行详细讲解。小马告诉记者,刺绣久了,手指会有点儿疼,但她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继续学习,希望能为满族刺绣传承尽自己的力量。接下来的一年她还将向张老师学习补绣等多种满族刺绣技法。据了解,仅在盘锦就有3000余人向张立新学习满族刺绣。张立新说,满族刺绣就是一本满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需要花时间用心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捷径可走,贵在坚持。

  □本报记者/王臻青 文/摄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