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俄罗斯音乐家演绎《鼓浪屿之波》 庆贺申遗成功

2017年07月14日 09:11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演出现场。  林铭鸿 摄
演出现场。 林铭鸿 摄

  7月鼓浪屿,有怒放的三角梅,更有绵绵不绝的音符流淌。

  昨晚,绮丽幻想·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音乐会暨“2017鼓浪屿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在鼓浪屿音乐厅开演。音乐会正式拉开音乐节的演出序幕,更以恢宏磅礴的气势奏响祝贺鼓浪屿申遗成功的欢庆乐章。

  昨晚的鼓浪屿音乐厅座无虚席,每一首曲毕,观众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乐团的艺术家们喝彩。据了解,这是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在中国的首演,为此乐团精心策划节目单:上半场囊括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大家作曲的古典乐,下半场则是带有爵士乐元素的交响乐,以及经典电影配乐,例如《天堂电影院》和《白夜旋律》的配乐等。返场时,乐团演奏电影《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激昂雄壮的旋律更令观众们情不自禁拍起节奏,完全融入音乐的狂欢中。

莫斯科男声四重唱用汉语演唱《鼓浪屿之波》。

  而本场最大的亮点当属开场曲目《鼓浪屿之波》——在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音乐会的伴奏下,俄罗斯最受欢迎的莫斯科男声四重唱组合以汉语演唱,带给听众们既亲切又特别的视听体验。“曲子的旋律有中国风格,但谱曲手法带有欧洲色彩。”在乐团团长瓦列里·巴布科夫看来,和鼓浪屿一样,《鼓浪屿之波》也是中西交融。而据随行的俄语翻译孙思豪介绍,莫斯科男声四重唱组合在飞机上还找他苦练中文歌词,以不负鼓浪屿乐迷们的期待。

  【专访】

  “鼓浪屿像家一样!”

  专访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团长瓦列里·巴布科夫

  在鼓浪屿音乐厅30周年历程展上,瓦列里·巴布科夫兴奋地寻找自己的身影,当时还是打击乐手的他出现在一张2008年鼓浪屿春季俄罗斯音乐周的照片里——近十年后,巴布科夫第二次来到厦门,来到鼓浪屿。当被问到这次来访对鼓浪屿的感受时,这位俄罗斯朋友脱口而出,“这里像家一样!”他说,因为这里有相识的音乐家,还有温暖的气候,非常舒适宜居。

  巴布科夫说,第一次来鼓浪屿时,他是和其他俄罗斯音乐家一道向中国听众介绍巴扬、巴拉莱卡等俄罗斯民族乐器的魅力。一周的演出时间里,他感受到鼓浪屿的亲切氛围,“居民虽然不会说俄语,但他们会用肢体语言表达,为我们搬箱子,关心我们吃住。”巴布科夫还主动提起,就在那时,他参观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感受到鼓浪屿浓厚的音乐氛围。

  如今,再次来到鼓浪屿,巴布科夫是以团长的身份,带领历史悠久的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踏上小岛。他和随行的俄语翻译孙思豪都提到一个细节,“当音乐家们从轮渡市民码头过安检时,市民们看到乐器盒,得知我们是要去参加鼓浪屿音乐节,都主动让我们先走。”孙思豪说,音乐家人多,东西也多,过安检得十多分钟,可市民们都耐心等待,“这是一种礼遇与尊重,可见这里的人们都十分尊重音乐家。”

  “有丰富的音乐底蕴,有友好淳朴的民风民情,鼓浪屿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来到鼓浪屿之前,巴布科夫就知道鼓浪屿申遗成功,他代表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祝贺鼓浪屿。

  【声音】

  特别期待鼓浪屿音乐节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音协副主席):

  作为代表中国中西交流、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典范,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拥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对中国音乐界来说,鼓浪屿更是特殊的音乐符号,多少位音乐大师诞生在这里,鼓浪屿对中国的音乐生活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尤为难得的是,鼓浪屿的音乐血脉没有断,这里有鼓浪屿音乐厅、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厦门音乐学校,还有鼓浪屿音乐节这样多姿多彩的音乐活动,都在不断熏陶培育着音乐人才。

  我特别期待这次鼓浪屿音乐节,为闽南音乐专场音乐会和拜瑞·道格拉斯钢琴独奏音乐会多逗留一天。音乐节所有演出都是公益的,这说明相关部门对音乐的推广力度。希望鼓浪屿继续营造以音乐为核心的文化氛围。

  【名片】

  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

  乐团成立于1933年,目前由79名音乐家组成,绝大部分是格拉祖诺夫国立音乐学院和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与教师。乐团同时拥有高水平的交响乐以及室内乐作品的演奏技巧,每年参与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主办的“奥涅加音乐节”、“白夜季音乐节”等活动,并在法国、英国、德国、波兰、意大利、瑞士等多个国家举行过音乐会。

  在本届鼓浪屿音乐节上,乐团挑选了34位优秀的演奏家组成交响乐队。他们不仅为音乐节开幕式奉献精彩的演出,还将在7月15日“精·致——名家经典室内乐联合音乐会”,以及7月16日“卓越之声——莫斯科男声四重唱音乐会”上参与演奏。 (林路然 通讯员 许怀真)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