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古人消夏避暑:既环保低碳又趣味盎然

2017年07月17日 11:41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古人的避暑方式完全是自然的,既环保低碳,又趣味盎然。他们不仅花样百出,还极富格调,将夏日过得有滋有味。

  李白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避暑的方式,也是无羁无谁了。山中,清风吹来,松叶沙沙作响。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一身慵懒,裸着身子,白羽扇也不摇了,呆在青翠的树林中。头巾么,就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多么凉爽宜人。

  杜甫则不然。燥热的夏日里,骄阳似火,他穿着长袍在游走,苦哈哈的摇头叹息。“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衣裳浸满了汗,肠都快被蒸熟了,人已近崩溃,衣服还是坚持不脱下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被生活摧残过,以黯淡迂腐的样子有了清骨的气息。过了千年,仍是闻得见那份深不可测的悲凉。

  陆游倒是闷声不响的,为了纳凉,干脆偷偷躲开人。他不惜体力,拄着拐杖,寻觅清凉之地。在飘曳风清的柳树下支一张床,闭目养神,这里无须人气,只须清静。“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画桥、胡床、月明、船笛、风定、莲香,水中溢出阵阵清凉,莲花香味沁人心脾,好一幅消夏美景。即便是拄杖追凉,也是值得了。

  在苦夏之时,身为官吏的王维,却全身远祸于林下,一生几度隐居,种植、读书、咏叹,晚年奉佛修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为了消暑,他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的竹林,席地而弹。林荫深处,明月相照,清风拂面而自得其乐。连避暑,也透着幽心与禅意,全无一点人间烟气。

  刘禹锡爱在水亭纳凉,他的避暑诗隐隐透着一种贵气。“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岸上青竹千竿,池中红莲万朵,风行莲动,顿觉心旷神怡、通身舒畅。眼前是玉碗美酒、水晶帘莹,哪里是寻常百姓家所能及的生活啊,怪不得诗人也流连于亭畔之上不愿离去。

  白居易的消暑诗,大概是最有禅意的了。他的《消暑》诗里有着祛暑妙招,“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夏日独坐于小院,闭目小憩,听一段清风,心静;品一杯茶香,身凉。甚至什么也不想,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实在惬意至极。

  还有一日,他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禅师在闷热的屋中独坐。便问道:“禅师,这里那么热,为何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白居易颇多感悟,成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原来,心房如禅房,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身凉。当把一切都看透了之后,一切的热恼也就不系心中。这般超脱心境实在令人佩服。(王姹)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