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小歌手:“水立方杯”伴我成长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题:华人小歌手:“水立方杯”伴我成长
作者 付强
2017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已临近尾声。今晚的颁奖晚会过后,选手们就将各自返程。
回想在北京度过的十几天,“成长”是青少年组小歌手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4日的总决赛上,一首灵动而充满力量的《不同凡想》,帮助来自印尼的张优嫣如愿摘得金奖。
与柔美的中文名字形成鲜明对比,张优嫣的舞台演绎极富爆发力。“音乐娴熟有天赋,表现力强,仿若音符的制造者”,这是评委给她的评语。
5岁起由父亲指导学习唱歌,在印尼多次参赛,张优嫣可谓青少年组的“沙场老将”。不过她告诉记者,此行让她明白,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音乐领域,她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是把中文学好”,张优嫣不好意思地说,和许多选手相比,她的中文理解能力还差得很多,而这会影响对歌曲情感的表达,更会是她未来音乐之路的绊脚石。
成为专业歌手是张优嫣的心愿。除了中文和演唱,她还表示会加紧练习乐器。“华人音乐界人才辈出。我想像他们一样,为华人争光,就必须先让自己成为全能人才”。
开朗外向的陈学扬来自马来西亚,是团队的开心果,小选手们的大哥哥,更是大家眼里的中国通。学习中文12年,爱读《三国演义》,陈学扬对中华文化如数家珍。
总决赛上演唱的《悟空》是陈学扬最喜欢的歌,屡陷困境却愈挫愈勇的孙悟空是他的偶像。陈学扬说,正是乐观坚持的“悟空精神”,激励他站上“水立方杯”的舞台,并最终获得银奖。
此次北京行,陈学扬实现了若干个“第一次”: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踏上祖籍国的土地。八达岭长城、北京胡同和茶馆,地道的中华文化让他惊喜不已,“看不够,真希望多长一双眼睛”。
陈学扬告诉记者,与从前在电视、网络、书籍上了解的不同,亲身接触过,才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当好“文化使者”的决心。“回去后要多多参与马来西亚和中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传播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出一份力”。
12岁的彭践凡是青少年组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7月下旬的“放歌长城、助力冬奥”活动,与记者首次相识,他紧张得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赛前培训前几天,他不喜欢说话,歌唱得也不太好,感觉是不太适应,没发挥出水平”,“水立方杯”工作人员曾这样告诉记者。
但记者在半决赛现场看到,舞台上,彭践凡小小的身姿已显露出几分沉稳,一首《传奇》演绎得大气恢弘,颇具“大将风范”。
“敢说话,敢表现,在好多人面前唱歌也完全不害怕了”。半决赛结果出炉后,晋级决赛的彭践凡谈及此行的收获时,已褪去了初见时的羞涩与胆怯;短短数日,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令记者颇感惊奇。
“对于参赛歌曲表达的情感,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不过我估计,到15岁时,我就能明白很多了”。彭践凡“小大人”一般的话语逗笑了不少观众。
与彭践凡年龄相仿的亢辰思也在比赛中成长了不少。赛前形体培训时,舞蹈老师对她颇为头痛,“不敢做动作,身体僵得掰都掰不开”。
半决赛上,配着一曲极富陕西特色的民歌,亢辰思边唱边舞,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跳得也不好,不过比刚来时放得开了,老师教我一些放松的办法,我觉得很有用”。说话时仍一脸稚气未脱,但她的成长早已被身边人看在眼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