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这五年·我与中国”:做中英友谊的激情信使

2017年08月30日 14:4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五年来,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一带一路”;从经济转型发展到反腐倡廉……中国的头条新闻总能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的思考与感怀,侨胞们与祖(籍)国、家乡呼吸相通、砥砺奋进。

  “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我与中国的这五年”。

——编者按

做中英友谊的激情信使

赵雪湄

  我是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一员。五年前,当中国梦在北京唱响,回荡于五洲同胞耳畔之际,当“一带一路”倡议生出凌云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之时,也适逢中英建交40周年。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中英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我亲历着,感受着,见证着这一切;快慰与感动,激情洋溢并热血沸腾。

  五年前,我的著作《道路决定命运》中英文版问世,于翌年在伦敦国际书展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这部书的内容取自我9年来一直采写制作的专栏《英伦飞鸿》。这部书节选了专栏中关于中英商贸交往与合作的文章,汇集成册,精心收录了20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名企名家的故事,他们的奋斗经历颇具代表性,堪称中英两国商贸发展进程中的缩影。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和时任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都为本书题写了贺词,同一时期,我采写的《英伦飞鸿》前100期也集结成书了。

  2009年春,我在两国友人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英伦飞鸿》的采写主持工作。那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当人们还沉浸在牛年新春的喜庆气氛中时,我负责的“英国中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中国广电总局旗下《世界新闻报》开始了一项新颖的跨国合作,一起创办了一个全新的专栏:英伦飞鸿。作为该专栏的创意人与执行者,我从此有了这样几个非常自豪的头衔:专栏主持人、记者和作家。

与BBC著名主持人一起制作世界冠军节目。
与BBC著名主持人一起制作世界冠军节目。

  命运安排与自主抉择,把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河北人,与远在8000公里之外的英伦岛连接起来,注定了我要在这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走过生命中一段重要旅程。从小,喜欢文学的我就读过《简爱》、《双城记》、《福尔摩斯》等名著;以及拜伦、雪莱和纪伯伦等诗人的作品;徐志摩和老舍更是耳熟能详。因此,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有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来英国的第二天,我不顾长途劳顿,时差颠倒,方位不熟,孤独寂寞,竟一个人从位于伦敦西南五区的住处,四处打听摸索着来到塔桥旁的泰晤士河畔,来回徜徉,溜达了一个下午。泰晤士河浩浩汤汤,静静汩汩,似小提琴流出的曲子,轻悠舒缓……我那时想,未来的岁月,我要在这片土地上演奏出自己的“乐章”,写下自己的诗篇,圆梦英伦,做一个现代版的女徐志摩,简称“女摩”。

  日子很快把我打回现实,学校报到、过英语关、读学位、勤工俭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创业,马不停蹄,无暇他顾。平凡琐事像厚重的蚕茧包裹着我,梦想却总让我寻找生活的漏洞破茧而出。我变换了很多重身份:学生、收银员、电台大康、电视台制作人、出版社项目经理、中心主任、联合主编、专刊社长……还好,万变未离其宗,我一直坚持在自己所学的文化传媒领域摸爬滚打。2009年春,我在两国友人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英伦飞鸿》的采写主持工作。

  创办“英伦飞鸿”栏目的初衷是让中国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英国的社会文化,全方位地感受英伦风情。其实我产生这个想法是在2008年8月,那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震撼了全世界。我也和所有中国人一样,为自己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在亿万观众的注目下,北京把奥运五环旗交给了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祖国与居住国因奥运会而发生的奇妙联系引发了我的遐想:一项体育盛事,将东西两种不同文明的代表国度连在一起,而中英友好的强劲势头也前所未有。我总觉得有一份使命感在驱动着我去做些什么。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传媒专业人士,英伦岛特有的文化氛围早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回想当初泰晤士河畔的遐想,我有了开办专栏的念头。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英国文化界的朋友们之后,得到了一致支持。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的奥运会这样成功,而下一届在伦敦举办,你熟悉两地,一边是你娘家,一边是你婆家;你又长于写作善于沟通,英国需要向外推介,你可以发挥优势,做一些合作方面的事。数家媒体伸出橄榄枝,愿意合作。

  因缘际会,我通过朋友结识了《世界新闻报》驻英国的记者,被这份报纸的广阔视角和创新内容所吸引。几番沟通与交流之后,我与位于北京的《世界新闻报》社达成合作意向,开始了每周一次的“鸿雁传书”。专栏100期时,很多政要名流表示了祝贺与期许。有前驻英大使傅莹、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蒙哥马利子爵、Locog奥组委主席、小佩里等等。采写了150期之后报社改版,在领导和朋友们的支持鼓励下,我的专栏《英伦飞鸿》被推上了“国际在线”这一著名的中国新闻网站。

  最初,我写了三篇散文,以优美的文笔介绍英伦三岛,没成想,全被驳回,理由是虽描绘生动,但闭门造车,不足以满足世界新闻读者。于是乎,我在家里当作家、相夫教子写作一盘棋的算盘被打碎,经磋商,与报社达成共识,采用即时独家专访形式,报道英国代表性精英人物。虽然无形中增加了数倍的工作量,但阅览量节节攀升,读者们喜闻乐见,令我再苦再累也乐此不疲。

  9年来,“英伦飞鸿”通过采访在英名人政要和社会贤达,向中国人民描绘英伦风土人情、民俗名胜等多彩图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在伦敦奥运期间,受邀持“国际记者证”采访了伦敦奥运和残奥会。飞鸿系列在世界新闻报、国际在线、国际台、搜狐、新浪、华语在线、伦敦国际台、世纪网、伦敦时报、商报等等多家中外媒体刊登播发,媒体转发更是不计其数:国侨办网站、中国侨网、环球时报、凤凰卫视、人民日报、新华社、新浪、央视网、网易、腾讯、新民、今日头条、中国网、BBC、STV、dailymail、News of the World……引起社会反响轰动。

  至今我依然笔耕不辍,从未间断,每周至少一期,采访报道政商体育文教科贸等各行各业领军者,国际前沿人物上千篇了,虽然没有成为当代“女摩”,却被英国朋友称作“中国的阿里斯泰尔·库克”,被中国媒体称为“中英友谊的激情信使”,专栏仍在继续……

  在以专访英国高端人物为主的《英伦飞鸿》开始没多久,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传播中心的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也关注报道英国侨界的消息。作为一名侨领,总想多为旅英侨胞做点事情,于是我欣然应允。这么多年过去,英国侨社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各种社团与活动层出不穷,我庆幸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笔记录与见证:从国庆60周年到“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从“反独促统”到两岸交流;从华文教育到学界创新;从新侨团成立到老侨领换届;从侨胞组团回故乡到代表团访英欢迎会……多年来,我采写的英国侨界各类消息报道已经有上千篇了,范围覆盖了英伦三岛。

2015年组织“美丽河北,闪亮英伦”大型图片展览周,开幕式前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大厅,与李辉参赞和几位侨界代表。(作者供图)
2015年组织“美丽河北,闪亮英伦”大型图片展览周,开幕式前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大厅,与李辉参赞和几位侨界代表。(作者供图)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当皇家马车载着习主席驶入白金汉宫,中英关系也驶进了崭新的黄金时代。习主席访英结束的第一个星期六,作为会长,我组织英国河北会在威斯敏斯特大学百年讲堂,举办了“美丽河北•闪亮英伦”大型图片展览周,从历史到现代到未来到冬奥,呈现给英国参观者们一个惊艳的故乡。好多从未到过河北的“老外”表示那里将是他们下一个访问之地。

  2016年,我采访时不慎摔成右腿骨折,但当时已经安排了国际马术赛的采访,也已经组织了河北会代表团参加河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6·18经洽会,我一撤下来,所有相关事宜都要完全受到影响。因此我拒绝了医生的劝阻,拄着拐杖,后来坐着轮椅乘飞机,坐长途车,自带针头边为自己注射边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到英国后不久,7月下旬家乡发洪水,又拄着双拐组织会员为家乡捐款。

  2017年,中英建交已进入第45个年头,也是两国进入黄金时代的深入发展之年。5月中旬“一带一路”高峰会在北京召开,正率英国商家代表团回国开会参展的我,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之邀,合作了一档节目,介绍“一带一路”的英国。因此,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为这一创举赞叹不已。回到英国又赶上了英国大选,我还被选定参与采访了直播,又加深了对大选之后英国脱欧的认知。这时的我在想:当中国的“一带一路”遇上了英国的脱欧,作为两地之间一名文化传媒工作者,我能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经过慎重思考,我与英国泰晤士出版社达成合作共识,联手打造一本全新的英文版《时代专刊》。聚焦“一带一路”主题,通过人物专访、形象展示,把中国响亮的民族品牌鲜活生动地介绍到脱欧之后的英伦三岛,为那些正如饥似渴寻求中国伙伴的英国人,度身定制一部“合作宝典”。

  我很庆幸,我依然健康,依然未老,依然激情涌动,并赶上了干事业的好时代,我的《英伦飞鸿》依然继续;我也热切盼望并矢志不渝地努力着,期冀早日将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篡改一句歌词:我真的还想再写50年!

  【作者赵雪湄系《英伦飞鸿》创办人、主持人】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