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大马逐年褪色 应节物品处于“尴尬”期

中国侨网9月13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下,传统文化在马来西亚逐年褪色,人们对传统节日消费态度逐渐冷漠,近年来灯笼也是买少见少,以致商家不敢在店内摆卖过多灯笼,以免滞销造成亏损。
距离中秋节还有约半个月,月饼已陆续上架,但是传统灯笼数量却是相当少,一些商店更是“意思意思”挂上几个灯笼,作为月饼的“陪衬品”。
在路阳婆联中心售卖鲜花及蔬果的满满企业,虽然不看好今年的中秋节消费市场,但一如往年般为了应节,已开始在店外高挂大型纸灯笼售卖。

满满企业老板娘陈慧媚说,她的店经营十七年来,每逢传统节日都会售卖应节的商品,多年来也看到人们对传统节日消费态度的变化。
陈慧媚表示,近年来不只逐年涨价的月饼越来越难卖,价格廉宜的猪笼饼和传统纸灯笼也不容易卖出。她说,去年从中国进口的纸灯笼还有大量存货,今年只好以旧价上架售卖。

“现在的孩子多数沉迷玩手机,中秋节提灯笼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这些年来还是有一些老顾客带着孩子或孙子到店里挑选灯笼,所以我们还是会继续卖下去,陪着大家一齐应节。”
由于玻璃纸灯笼和电池灯笼价格较贵,加上玻璃纸灯笼容易破掉,所以满满企业向来只卖纸灯笼。
她说,目前为止月饼和灯笼都还未见选购热潮,希望过完农历七月后,人潮会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