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黄兆汉:为推广中国文化做一点事情

2017年10月27日 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霍巴特10月27日电 题: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黄兆汉:为推广中国文化做一点事情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一位75岁的老人,把收藏了几十年的古董捐了,把住了多年的大房子换成小房子。只有一样,多年来没有改变,那就是“为推广中国文化做一点点事情”。这位老人就是香港大学退休教授、定居塔斯马尼亚的华人学者黄兆汉。

  籍贯广东番禺的黄兆汉,幼年时迁居香港,9岁开始习武学画。1964年,他考入香港大学中文系,师从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后获文学硕士学位(词曲史)。1972年,他与夫人曾影靖同赴澳大利亚留学,师从道教权威柳存仁先生,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博士(道教史)。1981年,他回到香港,在香港大学任教18年后,放弃正教授职位和百万年薪提前退休,定居澳大利亚。

  当大学教授和做职业画家,是黄兆汉年轻时的两大人生目标。退休后教授是不当了,但他的绘画没有放弃。除继续创作,他还教当地人画中国画。那些希望通过学中国画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他感动,而有一些人学了一点皮毛就去教别人画中国画,这让他很不高兴。他在想,作为知识分子,还是应该做一点对中国有意义的事情。传播中国文化,也不是教教中国画这么简单。

  于是,黄兆汉发挥自己懂绘画、道教、古典诗词、戏剧等所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潜心绘画、办画展、做演讲上。他在澳大利亚组织的饶宗颐大师书画展引起巨大轰动;他倾力支持赞助当地华人社团活动甚至小学生的粤剧征文等。

  2002年,黄兆汉在塔斯马尼亚博物艺术馆参观时,没有看到一件中国的文物,便产生了把自己收藏的古董捐出来的想法。博物艺术馆负责人对此很重视,专门飞到黄兆汉在西澳的家中实地考察。这份诚意打动了黄兆汉。于是,他和夫人商量后,分两次把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搜集的278件文物无偿捐赠给博物艺术馆。

  “我只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他们必须永久收藏并展出。我希望外国人通过观看这些文物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黄兆汉说。一诺千金,博物艺术馆专门开辟了陈列室,从2003年直到现在,一直在展出这些文物。“有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他们告诉我,在博物艺术馆看到我的文物的展览了。这真让我高兴。我相信,中华文物只有化为‘公有’,让更多人分享,才能长久。”

  2014年,黄兆汉在霍巴特主办了一场有关粤剧的活动,除邀请香港、悉尼的粤剧演员进行表演外,还穿插有服装展览。全场座无虚席。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观众中的澳大利亚人人数,甚至超过了华人。黄兆汉通过幻灯片,用英文讲解粤剧的前世今生,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

  黄兆汉自我评价说是一个“勤奋的人”。退休之后,天天读书,做学术研究工作,或者画画写字。更强迫自己每年撰写或编著和出版一本书。退休后的18年间,已出版20本书,涉及道教、文学、艺术和粤剧。他送给记者一本《天天乐府》,这是他的第三本诗集,收录了209篇前两年创作的古典诗词曲。他说,之所以命名为“天天”,是表示在过去的15个月中,天天都在为着写诗而努力不懈。(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